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十)
2017-02-02 02:52: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枝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作者观赏景物的“立足点”在哪里?欣赏的是哪一时间段中看到的景物?
2、末句“载我在潇湘画里”有什么作用?
3、结合全曲理解动静结合的表达艺术。


参考答案:1、江中行走的船上。从黄昏到月夜。
2、①收束全文,使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江曲
苏庠
属玉①双飞水满塘,菰蒲深处浴鸳鸯。白苹②满棹归来晚,秋著芦花一岸霜。
扁舟系岸依林樾,萧萧两鬓吹华发。万事不理醉复醒,长占烟波弄明月。   【注释】①属玉:一种水鸟。②白苹:水中浮草。
(1)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请简析这些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给人一种脱尽尘世烟火的感觉,因而使苏轼大为赞赏:“此篇若置太白集中,谁复疑其非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认为可与李白的诗媲美,谓其与太白诗有相似处。请从诗歌的主题与风格两个方面说明它与李白诗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描绘的意象有属玉、鸳鸯、白苹、芦花、扁舟、林樾、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①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注】①谢公:即谢安,东晋名士、宰相,早年曾隐居东山。 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蕴含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世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习惯性误读字..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