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2-02 02:52: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邓廷桢
云母小窗虚,窗滤金波疑湿。
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
天涯犹有未归人,遥夜耿相忆。
料得平沙孤艇,听征鸿嘹呖。   注:云母:竹名,指云母竹。
(1)试分析“摇曳柳烟如梦,荡一丝寒碧”一句在词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作下阕,表达怀远思人之情,但作者却写得很独特,试分析这种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作用:承上启下。“柳烟如梦”承上文温绿苍翠的竹影而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林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
小题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


本题解析:
小题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贴画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激的精神境界。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掸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丝绸 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化,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句是(??? )?
A.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B.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据《三国志·魏书·陈登传》载,许汜(sì)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求田问舍,置地买房。刘郎,刘备。才气,胸怀、气魄。
B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 (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小题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4分)
小题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嫌”,嫌弃,作者衷心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艺术。诗人此时被贬杭州通判三年,因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灾,恰值除夕之夜,且夜宿城外。听到行歌野哭,看到渐渐暗淡的远处灯火和低矮星光,孤独、凄凉、感伤、思乡……种种情愫油然而生,好在一盏残灯还能陪伴诗人度过除夕之夜,一个“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孤灯”有请,不嫌弃诗人的情态,也表达了诗人百无聊奈的自我慰藉。解答此题,抓住写作背景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试题迎刃而解。五六句写诗人独自一人,难御严寒,头发渐稀,老之将至,表现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诗歌前六句写的是诗人除夕之夜的所见所闻所感,一二句写景,表现一种凄凉孤独,三四句写患眼疾的诗人彻夜难眠,却不是为了除夕守岁,而是因为思乡,表达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
东坡先生于神宗熙宁六年贬任杭州通判,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为了赈饥之事,他乘船赶往润州(今镇江)。在路过常州时,宿通吴门外运河边。时值除夕夜晚,异乡、孤舟、严寒、霜雪、病眼、残灯。作者怀着倔强的性格,触景生情,愁绪满怀,深感仕途坎坷,思乡之念,愤激之绪油然而起。但东坡在“行歌”、“野哭”、“苦思”之下,毕竟自有依托,豁达乐观。结尾两句,他把“残灯”拟人化了,衷心感谢它不嫌弃自己,在孤舟、长夜中依旧陪着自己,使他觉得有着一缕亮光、一丝暖意、一种美好的感情在支撑鼓舞着自己。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解佩令?登大别山
【清】史承谦
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
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鞚。
东连彭蠡,斜通嶓冢。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
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
小题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3分)
????????????????????????????????????????????????????????????????????????
????????????????????????????????????????????????????????????????????????
小题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
小题3: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
描写了山、江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炼字题,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典义+临时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小题3:
试题分析:
这是一首羁旅诗,主要表达的感情是伤春惜时和思乡之愁。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习惯性误读字..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