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
(唐)王播
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
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不尽相同,试分析不尽相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首诗歌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王诗将木兰花、庙宇的三十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至3题。(8分)
虚堂
寇准
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景德三年,诗人受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人排挤。贬至雷州(今广东海康),衡州(今湖南衡阳)等地,1023年闰九月七日(10月24日)病死于当地。这首诗作于作者晚年。诗题取首句前二字,实类“无题”。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一首什么诗?(1分)
?
?
2、诗歌创作讲究“起承转合”,简析本诗是如何“转”的?(3分)
3、诗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析。(4分)
参考答案::
1、七言绝句或绝句
2、第二句写人不眠,第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 积善成德,???????????。((荀子《劝学》)
(2)?????????????????????????,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
(4) 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5) 谈笑间,???????????????????????。(苏东坡《念奴娇》)
(6)???????????????????????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东坡《定风波》)
(7)???????????????????????,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
(8)舞榭歌台,?????????????????????????。(辛弃疾《永遇乐》)
(9)??????????????????,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0)???????????????????,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参考答案:
(1)而神明自得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2013·湖南五十校第一次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
王 绩
北场芸藿②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注】 ①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有才德之人的敬称。
②芸藿:锄豆,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
小题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有人说“诗人没有写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跃然纸上了”。请简要分析诗歌是怎样体现诗人的喜悦之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两句描写了一幅由溶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步骤:①总写三、四句所描写的面画。描写了一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②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解读。③分析情感。从标题“秋夜喜遇王处士”中可以抓住能体现人物情感的词语“喜”,写出了两人相遇时的喜悦之情。
试题分析:
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诗中抓住了“北场”“东皋”“秋月”“夜萤”不同方位的四种景物,每种景物都饱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前两句描写劳动中的喜悦,后两句描写喜庆之景,用自己的语言详细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咏怀古迹》其三全诗前四句记叙遗事,后四句乃凋伤之词,含有许多悲愤之情。
B.《秋兴八首》其一以“秋”为统帅,写暮年漂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等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叹。
C.《登高》全诗八句四联,句句皆对,吟咏了衰暮之年特殊心境的登高,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D.《登高》末句与全诗的雄浑苍凉之气不协调,是全诗的缺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