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八)
2017-02-02 02:52: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陆游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小题1:“阳关常恨不堪闻”一句中“阳关”指的是什么?为何“不堪闻”?(2分)
小题2:“一江离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小题3:“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阳关指的是“阳关曲”(“阳关三叠”或“渭城曲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阳关即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或“渭城曲”,这首曲子内容主要表达离愁。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把离恨比喻成江水,可见其多,这样多的离恨诗人怎堪承受。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句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把友人留住,可见其不依不舍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边题目。(8分)
水调歌头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拂金徽,指弹琴。
小题1:有诗家评“红露湿人衣”句中“红露”一词贴切恰当。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根据词句进行赏析。(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是写出了花丛中仙露之晶莹欲滴,二是写出了桃


本题解析:
小题1: “红露湿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使词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有脱胎换骨之妙。
小题1: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源,一直是封建时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这个子虚乌有的理想王国,在作者笔下,是如此的脱落凡俗,令人陶醉。然而,人间仙境虽好,却花深露重,难以久留。“只恐”二句与苏轼《水调歌头》中“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词人想寻觅谪仙人李白的踪迹,开始诗酒风流的人间漫游,但是,知音难觅的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后游
杜甫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
【小题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作者将寺、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诗所运用的拟人手法比较明显:“寺忆”“桥怜”“江山待”“花柳无私”都是拟人化的描写。拟人的作用为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注】禹庙:即大禹庙。
小题1:颈联写庙外之景,你认为那两个字用的最为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5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赞美了大禹怎样的精神?赞美英雄,感情基调多是昂扬向上的,但诗人写景却用了“空山”“荒庭”“秋风”“古屋”等荒凉的意象,有人说这与全诗的情感基调矛盾,你是怎样看待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嘘”字写云雾,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先理解颈联的含义,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波涛之声从远处阵阵传来,江水沿着白沙道向东奔流。然后联系此联所运用的拟人手法理解本题。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但答案不很规范,建议答案按“解词+释句+手法+作用”的格式组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的题目中已经给了考生以很多的提示:主旨是赞美大禹,意象是荒凉的。综合二者即可得知是反衬的手法,然后顺着此思路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点评:本题最大的特点是题目中暗示了答题的方向和思路,个人认为此种命题方式不妥,降低了鉴赏的难度,至让学生在不理解诗歌内容的情况下也能按套路答题。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示秬秸[注]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习惯性误读字..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