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2-02 03:08: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哈姆莱特》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了一些喜剧情节,使悲喜互映,强化了悲剧效果。如埋葬奥菲莉娅的那一场,以两个小丑(掘墓人)对话的可笑和轻浮,反衬死者之死的悲哀与沉重。
B.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C.《谈美》是朱光潜先生的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全书共有15个话题,其中探讨了美感活动“无所为而为”的特点、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问题、美学上的“移情作用”、美感与快感的区别等等。
D.帕斯卡尔是英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同时又是一位成果卓著的科学家,他16岁时发现著名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晚年隐居修道院,写下《思想录》等经典著作。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杜甫《登高》)
小题2:歌台暖响,??????????????????????,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诚宜开张圣听,________________,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______,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单选题  关于物种起源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仍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
B .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种变,都是这同种的后代。
C .现在在马来群岛研究博物的华莱斯先生,他对物种起源问题所得的一般结论,和我完全相同。
D .创造论,即每一物种都是上帝创造的。



4、其他题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诗经·氓》多处运用比兴的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桑之未落,________________”,“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感情生活的变化。
(3)李白的《蜀道难》中,用“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几句诗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4)有人评论陶渊明之诗“写其常情,不事雕饰,语圆而气足,简而意尽”,《归园田居》中“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等诗句,就体现出陶诗这一富有独创性的特征。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晓镜但愁云鬓改,_________________。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