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2-02 03:10: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其中的六小题,多选按前六题)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__,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其二)》)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已亥杂诗》)



2、单选题  下列有关《我的四季》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抒情说理,例如,“种子”在这里象征作者的后代。
B. 本文语言富有生活哲理,许多警句发人深思。
C. 作者不但善于选择极具象征意义的意象,而且还善于将这些意象组合到有情有景的场面里。
D. 课文标题“我的四季”将生命比作四季。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bán)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tāo),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裤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yè)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有这个来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无法处,遂将他的玉带了去了:一则全殉葬之礼,尽你妹妹之孝心;二则你姑妈之灵,亦可权作见了女儿之意。因此他只说没有这个,不便自己夸张之意。你如今怎比得他?还不好生慎重带上,仔细你娘知道了。”说着,便向丫鬟手中接来,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 ——《林黛玉进贾府》
1.宝玉出场,作者对其两次进行肖像刻画。从作者服饰不厌其烦地描写中可以看出宝玉怎样的身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次对宝玉的肖像描写,作者在饰物上都突出了哪个特点?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段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整句,尤其一些对偶句用得精彩。试析下面两联在表意上的作用:第一联: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第二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宝黛初会时的心理活动,下列分析得不正确的几项是(? )
A.黛玉初见宝玉时觉得“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宝玉见黛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这就是说明了他们曾经见过面,产生了久别重逢之后的喜悦感。
B.黛玉和宝玉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心灵感应,是两人感情上的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C.黛玉见宝玉时感到一“惊”,存于内心,因为黛玉原来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而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了一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须步步留心,所以只是内心想,而不敢说出来。
D.宝玉见黛玉时是一“笑”,现于外表。因为宝玉在贾府中是被娇纵惯了的,所以事事都毫无顾忌,好于表露。



4、其他题  根据课本填空。(8分)
小题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小题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小题3:??????????????????,听臣微志,?????????????,保卒余年。
小题4:朝驰余马兮江皋,?????????????????????????,聊逍遥容与。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夫列子御风而行,__________________ ,旬有五日而后反。(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_______ ,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4)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_____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5)以古为镜,__________________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吴兢《贞观政要·任贤》)
(6)__________________ ,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
(7)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识记字音》..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