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三闾庙???【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小题1: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4分)????????
小题2: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诗的起句即景起兴,以沅湘的水引出屈原;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诗歌的艺术特色。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关键点为:“比兴”手法, “怨”的深长和厚重。
小题1:三四两句为景物描写,诗歌多为情景交融,读懂了景,也就读懂了诗人的情。秋风凄清,心境自然悲凉,枫树萧萧更见惆怅。所以答题时要先点中表现手法。如情景交融,然后再描绘景物特点,最后点出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②路静,交交③园屋深。
床敷④每小息,杖屦⑤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写于诗人罢相后退居江宁时期。②翳翳(yì):树荫浓暗的样子。陂(bēi):池塘。③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④床敷:安置卧具。⑤杖屦(jù):扶杖漫步。
1.简析此诗尾联的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此诗云:“寓感奋于冲夷(冲和平易)之中,令人不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动衬静(以动写静/寓情于景);以鸟鸣声烘托环境的宁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此诗为诗人63岁被贬至海南时所作,诗人被贬之前官至宰相。
小题1: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4分)
小题2:诗贵含蓄,此诗三四句情感表达曲折委婉,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开京师之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去京遥远。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抒情因素。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地快速地飞翔。可是即使是鸟吧,也要半年才能飞到。这里,深深透露了依恋君国之情,和屈原在《哀郢》里说的“哀故都之日远”,同一用意。
点评: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如比兴、象征、对比、衬托、托物言志等;谋篇布局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小题2:
试题分析: “青山似欲留人住”运用拟人的手法,不说自己出不了山,却说山要留住人,赋予了山以人的情感。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百匝千遭绕郡城。”这“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正成为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人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往往反而会平静下来,借景抒情。
点评: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因此,在做题之前应该首先分析从哪个角度考虑,才能有的放矢。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章台夜思
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家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章台:即楚灵王行宫章华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南。
小题1:这是唐朝诗人韦庄的一首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属于????????。根据体裁的要求,它的???????联和 ?????????联都必须是对仗句。(3分)
小题2:“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其作用。(3分)
小题3:本诗的题目为《章台夜思》,有人认为这首诗全篇未现一个“思”,却“秋思”不断,令人回味,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五言律诗???颔??颈。
小题2:“清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学常识的题目,要抓住重点记忆。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手法题,明确考核重点是修辞,由“怨”可以看出是拟人,由“风雨哀”可以看出是比喻,效果是形象生动的写出瑟声的特点,结合诗歌的结构章法特征,本句是景物描写放在开头有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的作用,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解释。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评价的题目,答题时一般要顺着诗人思路去答,比如本题应该答“同意”,既然是没有“思”字,那就是内容扣“思”列举诗中的内容具体解释,“清瑟”“遥夜”“孤灯”“楚角”“残月”“故人”“秋雁”,这些意象不是渲染思念就是直接表明思念,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小题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
小题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万丈”指山高,“迢迢”谓天远,从天而降,气势不凡,而“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次联写瀑布的风姿: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这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与天相映,写出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要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主要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