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小题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3分)
小题2: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何作用?(4分)
小题3: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登高望乡,归思难收;客居南海,远寓故乡;家书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一、读诗先看标题,题目显示,作者在南海暂住,颔联又说是“为客”显然的,作者漂泊天涯,羁旅之愁不免;首联中“上台忆归”显然是“归思难收”,盼归之情顿生;颔联又说,谁道故园有书来?没有书信,音书阻绝,倍感孤独。
点评:难度一般,抓住关键点逐次分析即可
小题2:试题分析:是一道考查诗歌形象的常规题。学生只要正常展开诗句描写的内容即可。在展开时注意层次。第二问也是常规问法,景色描写的作用在诗歌中主要体现为两点:一、营造一种意境(气氛),隐含作者的某种情感。
点评:难度一般,作用一问有点难度,但是属于常规考题。
小题3:试题分析:设置问题指向性很好,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学生在做题时应该能从小到大考虑,这样更节省时间。从小到大的四个层次是: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点评:难度不大,题目范围小,手法特征明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10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小题1: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环境,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意蕴。(3分)
?????????????????????????????????????????????????????????????????????????????
小题2:请分条简析诗歌前四句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 (4分)
?????????????????????????????????????????????????????????????????????????????
小题3:诗歌最后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对“香”字意蕴的理解,可抓住表层义和深层义这两个方面。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柳花”,即柳絮,本来是没有香的,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使得本无气味的柳絮也有了味道。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此,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
小题2:试题分析:“如何”即怎样,包含手法的运用。诗人描绘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光春色图。春风暖人,柳絮飘扬,诗人即将离开金陵,独自坐在江南水村的一家小酒店里饮酒为别。诗的首句即烘托出了氛围,飞扬的柳絮飘满小店,香气醉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不觉涌上心头。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金陵子弟来送别,使诗人离别场面变得热闹起来,但是,越热闹,越会体现出离别后的寂寥。
小题3:试题分析: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写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反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病军人
卢纶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河潢旧卒
张乔
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
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 (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归乡。(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小题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
??????????????????????????????????????????????????????????????????????????????????????
小题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4分)
??????????????????????????????????????????????????????????????????????????????????????
小题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诗是刘禹锡缅怀刘备之作,所以对刘备怀着敬仰之情,再加上“英雄气”“凛然”“业复五铢钱”等词,可见先主威武之姿。另外,这是一炼字题,所以按照炼字的答题思路来组织语言即可。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另外,本题还有一个特点,即与诗歌的主旨扣得很紧,这有利于考生时时保有主旨意识。
小题2:
试题分析:颔联中的“三足鼎”“五铢钱”是用典,用典的主要作用是言简意赅。颈联中的上下两句是明显的对比,“能开国”“不象贤”,从而感叹刘备的一成功一失败。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某一内容。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分别鉴赏两联的表现手法,这是以往考试中很少出现的情况,所以考生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能习惯性地只答一联。本题中考查到的用典、对比都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学生一定要熟悉。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的目的是为了伤今,所以本诗词面上是对蜀后主肖的不满,“伎”一词又具体指出了后主荒淫的生活,所以本诗寄寓的是对当朝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不满。
点评:本题引导学生要全面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就不要放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如本题中的“伎”等。还有本诗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考生对怀古诗的特点要清清楚楚,这有利于理解诗歌。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水口行舟①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 依旧青山绿树多。
[注①] 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
小题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4 分)??????????????????
小题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一定的人事哲理,请简述。(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试卷”刻划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昨夜雨下得大,睡在床上只听得风吹浪打的声音,不知江上景色到底如何。在江上颠簸了一夜的诗人非常关心天气情况。“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天一亮,他就迫不及待的卷起帘篷察看,结果欣喜的发现:青山依旧,绿树依旧,那看似颇有气势的风雨又能如何呢?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对照"、"呼应")。此诗初看,似是一般旅游之作,如能联系当时历史背景,会进一步加深对诗内涵的认识。这首诗是抵达水口,感时之作,因而在诗中不能不留下时代的影子。朱熹的这首诗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生活中的风雨、磨难,看似来势汹汹,不可战胜,但是,只要能坦然面对,以百折不回的勇气和韧劲与之较量,就一定会有雨过天晴的时候,人生也定会因此焕发绚丽的光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