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鱼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 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
(1)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3)《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
参考答案:(1)《咸阳值雨》表达了闲适之情(或愉悦之情等),《宿城南亡
本题解析:
(1)相对于第二首诗,第一首诗的思想感情似乎更难把握一些。不过只要抓住以下一些意象就可以迎刃而解:“钓船”、“洞庭春水色”、“岳阳天”,首先,“钓船”传达出诗人此时内心的闲逸之情,而“洞庭春水色”、“岳阳天”则验证了这一点——诗人是在咸阳桥上看到的雨,但是他却想到了垂钓,他甚至想到眼前的雨景真像洞庭春色,岳阳美景,内心的愉悦可知。第二首诗很好把握:诗题就看出感情,在亡友的别墅里住宿,情何以堪——浮生若梦,物是人非,残梦难觅。
(2)温庭筠第一首诗中的“还似”是用想象的手法将远方的洞庭春色和眼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江水”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作者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B.《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作者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俗社会,归隐到这幽静恬淡之所。所写之景也都突出了“幽静”、“新奇”的特点。
C.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通过对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诗中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
D.李益《塞下曲》援引“名将马援花甲出征”、“班超年老守边”、“薛仁贵威震突厥”三个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为国建功的强烈愿望和必胜的信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首诗,回答问题:(8分)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中写出哪些意象?(2分)
????????????????????????????????????????????????????????????????????????????????????????
(2)诗中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
????????????????????????????????????????????????????????????????????????????????????????
????????????????????????????????????????????????????????????????????????????????????????
参考答案:
(1) 诗中写出了柳树、柳枝、柳叶、春风等意象。答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1.诗歌首联以设问的形式开篇,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最擅长写景,颔联里的景物描写中有无深刻的寓意?如果有,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里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竞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就是“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这段话可算道出了这两句诗高超的艺术境界,请你试分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⑴这首诗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使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典诗词摹写梧桐抒发秋意,通常表达怎样的情怀?请举一例印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梧桐叶迎风有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