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2-02 04:11: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根据下文的权威预测,请概括2005年全国物价的特点:(不超过20字)
权威预测:今年粮食、钢材等重要商品的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但成本推动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增大,影响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不确定因素更加复杂。虽然目前国内粮价继续上涨空间有限,但粮食产需仍有缺口,品种和区域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缓解,2005年气候因素还不确定,粮食价格仍存在变数。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的上涨有可能成为推动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这一类价格多为政府控制,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截至去年11月底,先后有26个省份暂停出台政府提价项目。另外,今年国家还将重点整顿规范教育收费和医疗服务价格秩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今年物价将在政府(国家)的干预(控制)下稳中有升。


本题解析:要定性勿定量,别出现数量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粹白内障要言不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歉收爆冷门密而不宣言必信,行必果
C.通牒名信片盘根错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渲泄殊不知见风使舵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秘而不宣;C明信片、盘根错节??机不可失?时不再来;D宣泄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大多为民间歌谣,如《伐檀》、《氓》等。
B.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总标题为《人间喜剧》,反映了剧烈变革时期的法国生活。
C.清代蒲松龄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充满浪漫主义精神,通过将花妖狐魅人格化、社会化,表达作者的爱憎和理想。
D.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人们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
点评:本题考查了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题文】中国文化传统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例如:“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的意思是人有私欲,就不会坚强;真正刚强的人,必然不会屈服于世俗种种欲念的诱惑。这种古训告诫人们要去私欲,做刚强的人。只有无所求才能无所谓,才能勇往直前。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要求语言简明连 贯。(6分)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                                              (1分)
(2)推荐理由:(不超过50字)这句古训的意思是                                 
(3)这句古训告诫人们          (3分)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分)。意思是:自己不愿意


本题解析:【解析】提示:根据题目中的示例,首先要找一句古训,这古训实质上就是古代的格言、俗语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然后指出这则古训的含义,实质上是用现代汉语翻译,指出它的字面意义;最后指出它的教育意义。教育意义要贴切。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
C.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D.江西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建,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应将“不但”提至“使日本”前。 B结构混乱,可删去“所导致的”。D搭配不当,“防止……现象”应为“防止出现……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