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width="650">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景翳翳以将入。——景:风景 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窜梁鸿于海曲。——窜:使……窜逃 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去 接孟氏之芳邻。——接:迎接。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除去官职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我
2、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0分)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范增论》)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上文中“义帝”和“高帝”分别指谁?(2分)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认为范增对项羽应采取的态度。(2分)
3、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出,火且尽——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郑侠,字介夫,福州福清人。治平中,随父官江宁,闭户苦学。王安石知其名,邀与相见,称奖之。进士高第,调光州司法参军。安石居政府,凡所施行,民间不以为便。光有疑狱,侠谳议传奏,安石悉如其请。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
秩满,径入都。时初行试法之令,选人中式者超京官,安石欲使以是进,侠以未尝习法辞。侠三往见之,问以所闻,对曰:“青苗、免役数事,与边鄙用兵,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安石不答。侠退不复见,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安石虽不悦,犹使其子雱来,语以试法。方置修经局,又欲辟为检讨,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侠曰:“读书无几,不足以辱检讨。所以来,求执经相君门下耳。而相君发言持论,无非以官爵为先,所以待士者亦浅矣。果欲援侠而成就之,取其所献利民便物之事,行其一二,使进而无愧,不亦善乎?”
是时,自熙宁六年七月不雨,至于七年之三月,人无生意。东北流民,扶携塞道,羸瘠愁苦,身无完衣。城民至负瓦楬木,卖以偿官,累累不绝。侠知安石不可谏,悉绘所见为图,奏疏诣阁门,不纳。乃假称密急,发马递上之银台司。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是夕,寝不能寐。翌日,命开封体放免行钱,司农发常平仓。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罢,凡十有八事,民间欢叫相贺。
安石去,惠卿执政,侠又上疏论之。在位之臣,各以其类,复为书献之。惠卿奏为谤讪,编管汀州。御史台吏杨忠信谒之,惠卿暴其事,嗾御史张琥并劾为党与。侠行至太康,还对狱,狱成,惠卿议致之死。帝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但徙英州。既至,得僧屋将压者居之,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删节自《宋史·郑侠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侠谳议传奏谳:审判定罪
B.更命其客黎东美谕意谕:明白
C.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息:停止
D.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罪:加罪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郑侠耿介不阿的一组是(3分)
①感为知己,思欲尽忠???????②在侠心不能无区区也
③但数以书言法之为民害者???④所以待士者亦浅矣
⑤命开封体放免行钱?????????⑥所言非为身也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侠才华出众,深受赏识。凡郑侠审讯上报的疑案,王安石都按其要求给予批复;郑侠也把王安石当作知己,欲竭智尽忠,报答知遇之恩。
B.郑侠深知时弊,数次谏言。他多次谒见王安石,表达对新法的看法,得不到回应后,又屡次寄信给王安石,直陈新法施行给人民造成的扰害。
C.郑侠生性忠耿,百折不回。郑侠把新法实施后的情形绘成图上奏,不被接纳,便假称紧急密报直送银台司,神宗览图,废除部分新法,百姓欢呼。
D.郑侠忠于职守,屡遭弹劾。吕惠卿执政,他上疏抨击,并把朝臣分类,被以朋党之罪编管汀州,神宗皇帝认为他忠诚可嘉,只将他流放到英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疏奏,神宗反覆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
(2)英人无贫富贵贱皆加敬,争遣子弟从学,为筑室以迁。
5、阅读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悟已往之不谏——谏:挽回
B、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
C、善万物之得时——善:羡慕
D、帝乡不可期——帝乡:皇帝的居所,这里指仕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门虽设而长关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登东皋以舒啸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C、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②之二虫又何知?
D、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有鸟焉,其名为鹏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
B、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中“松菊”,既是庭院实景的描写,又有象征意义。松菊象征高洁的品格,松菊犹存喻坚韧芬芳的节操仍在。
D、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体现的陶潜那种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的思想,完全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情绪,这是他人性弱点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