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2-02 04:32: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哈姆莱特》中,趁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哈姆莱特安排了一场“戏中戏”,授意演出《捕鼠机》一剧,剧中主人公的死与克劳狄斯谋害其兄的情况十分相似,不等戏演完,克劳狄斯便惊惶离去。
B.《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描写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被逼无奈、走向反抗的经历,突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思想。
C.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雇农的形象,孔乙己由于经济上一无所有,社会地位极其卑下,长期受人欺压,只好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
D.《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为全书的情节开展作了必要交代。比如第五回就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隐喻含蓄地将全书中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出来了。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B.他们镇的某个领导为了迎接上级的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C.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王熙凤被刻画得鲜明生动,很有个性。
D.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



3、填空题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境。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________;“U” __________;“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这个在他的自传中被深情描述的姑妈,现居住在波士顿贫民区的一处破败房屋内。成为“政治贵族”的他显然没有与她联系,更不要遑论施以援手。
B.端午、中秋传统佳节既有古文化的弘扬和继承,又蕴含现代文明的激励和交流,“过节”既是事业的“加油站”,又是“常回家看看”的“孝节点”,最大限度减少了“月圆人不圆”的尴尬。
C.如此昂贵的造价,却只有日均1.5万的客流,高峰脱班时间达到20分钟,完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运送效率,甚至还比不上每公里造价只有几十万的普通线路。
D.《矿难》记述了太多的灾难与死亡,描写了太多的血与痛,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关心群众疾苦,为那些死去的窑工和那些受侮辱损害者呼吁。



5、语言运用题  在5月13日母亲节到来之际,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同学们想了两个上联,请对出下联。(4分)
(1)怀胎十月,母爱深似海;________,________。
(2)幼时不晓事,妈妈唠叨总逆耳;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