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2-02 04:39: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这反映出中央对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的重要性给予了高度关注。事实上,在社会管理高度复杂化的今天,不少工作确需多各部门齐抓共管,发挥合力,????????????????,?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在政府改革中面临的共同课题。
A.即使各部门相互问能有效地衔接,也需要分工明确、边界清晰以保障整架机器的协调运转
B.即使各部门分工明确、边界清晰,也需要相互间有效的衔接以保障整架机器的协调运转
C.即使各部门分工明确、边界清晰,也需要整架机器的协调运转以保障相互间有效的衔接
D.即使各部门相互间能有效地衔接,也需要整架机器的协调运转以保障分工明确、边界清晰



2、阅读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荀子《劝学》)
(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3)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3、语言运用题  (新华网伦敦2月2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在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的专访,就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及其他问题回答了提问。请在横线处填上巴伯的提问。
巴伯:温总理,非常高兴能够采访您。本周您也访问了达沃斯。在达沃斯,人人都在谈论如何重树信心的问题。有人也谈到要恢复信心,需要解决银行业的问题。??????????????????
温家宝:我这次出席达沃斯论坛和访问欧洲,可以说是一次“信心之旅”。我带来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信心,也带来了同欧洲加强合作,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信心,带来了世界携手共进,共渡时艰的信心。我对中国经济应对危机的信心是建立在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之上的。主要表现是,信心的来源在于我们对形势的正确判断;来源于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来源于中国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市场体系;来源于中国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最重要的是来源于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决策的力度和决策的速度。



4、语言运用题    为响应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正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为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请你为学校拟写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明确,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它的主要信息。(20字以内)
  “利用影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以学者独特视角和通俗表达来拓宽文化的辐射面,这是一种文化对接,是文化启蒙!”对文化遗产研究情有独钟的冯骥才委员,毫不犹豫地积极评价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他说,“青少年吃着汉堡包之类舶来文化的‘粗粮’长大,与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疏离太久,需要有人做工作把传统与现代对接起来。文化应该并且能够走出书斋和校园,走向社会大众。”尹继佐、莫美娟、郭华三位代表认为,这当中体现的是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新媒介使文化可以面对更广泛的受众,让思想传播更迅速,但另一方面,杨伟光、冯骥才等委员也指出:“一定要防止商业化的过度炒作,让文化启蒙者更扎实地做启蒙工作,而不是制造卖点。否则,文化产品难免步入从‘热销’到‘滞销’再到‘削价处理’的消费周期,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化建树,而是狗熊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