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2-07 18:08: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闲遐  座右铭  针砭时弊  川流不息
B.溃败  荧火虫  瞠目结舌  计日程功
C.领衔  哈密瓜  要言不繁  融会贯通
D.告罄  斑马线  纵横捭阖  风靡一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C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D 过秦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使动用法,使……绿B使动用法,使……为王(即使江东父兄可怜我使我继续做王,我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C使动用法,使……牢固D名词活用为动词,指出过失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②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③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④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⑤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⑤③②①④⑥    B.③②⑤④①⑥    C.③②⑤①④⑥    D.①③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阅读所给六句话可知,②③⑤是并列句,又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一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③②⑤存在由“文字”到“行文走笔”再到“吟诗作赋”的递进关系。④是对这三种现象的说明;①是人们的反思,⑥是对①的回答。
【思路点拨】考查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常见的句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等)。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思路一:①通读语句,大体把握,明确段落说了什么。本段落主要是对林冲怒起的评论。②确定能确定下来的东西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将迅猛增加,医疗保险金将大量减少,医疗保险的压力越来越大。
B.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怎能不考虑美国的态度呢?何况其自身也不会坐视伊朗拥有核武器。
C.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负担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这自然有时代发展的原因,也关系到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
D.不只是公安机关要廉洁自律,任何公共权力部门也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不能搭配,去掉“化”字或把“增加”改为“加速”或删去“的增加”;C项结构混乱,因果倒置,最后一句应改为“也与我们内心世界的波动有很大关系”;D项“任何……也……”改为“任何……都……”或“其他……也……”。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就在各国人民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新纳粹势力却又死灰复燃。
B.这边,公安部门正在准备收网;那边,一伙流氓仍然为虎作伥,毫不收敛,继续作恶。
C.今晚,天津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振聋发聩,淹没了馆外的惊雷。
D.我看见有的人在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这样坦荡无私、光明磊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A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纳粹势力可以用“死灰复燃”,而新纳粹势力没有“死”不可能“复燃”。B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做坏事,应改为怙恶不悛。C振聋发聩的意思是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应该为“震耳欲聋”。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