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2-07 18:51: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三峡两岸风光如画,是驰名中外的游览胜地。西段的( m?)长约33公里,景色雄奇壮观;中段的巫峡长约40公里,山峰秀丽多姿;东段的西陵峡长120公里,奇石峻峭古树苍郁
三峡沿岸名胜古迹甚多,如白帝城、石宝寨、张飞庙、神女峰、高唐观、秭归屈原沱、香溪昭君故里均闻名遐迩。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701——762)曾写过赞美三峡的名诗《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小题1:文中( m )处应该填写的词语是:

A.西陕
B.瞿塘峡
C.巫峡
D.乌峡
小题2:文中划线词语拼音正确的一个是:
A.奇石峻峭(qíshí jūnqiào)
B.古树苍郁(gǔshū cāngyù)
C.名胜古迹(míngshèng gǔjī)
D.昭君故里(zhāojūn gùl?)
小题3:下面哪句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A.三峡沿岸的名胜古迹
B.三峡的得名之由

C.李白的名诗《早发白帝城》
D.简介长江三峡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1:D
小题1: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比较下列词类活用现象,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A.以绳天下之梅也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人皆得以隶使之
D.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为名词直接作状语,其他的均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随着南昌朝阳地区的开发,如何活化朝阳水系备受 -----------?。
(2)2008年下半年以来,江西省农副产品价格继续呈现稳中略跌的----------- 。
(3)在台湾,陈水扁被送进台北看守所,成为首位被收押的-----------当局领导人。

A.关心态势下野
B.关注形势下野

C.关心形势卸任
D.关注态势卸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关注:重视,特别注意;关心:爱惜,重视,经常挂在心上;态势:事物的状态和发展趋势,形势,情况局势;卸任:官员不再担任职务,下野:当权的军政要人被解职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B.且庸人尚
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C.空以身草野
膏:名词的意动用法,以……肥沃。
D.大将军邓骘其才
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C项,“膏”,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即以其众归于伏威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其犯奸盗及官人贪浊者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辅公祏之反也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D.复其官爵,葬以公礼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均为介词,前者表引出动作、行为对象,后者表被动。B项均为代词,“那些”。C项前者为主谓间结构助词,后者为助词“的”。D项均为介词,前者为“拿、用”,后者为“因为”)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