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2-07 19:10: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就温家宝总理发更正信向读者致歉一事发表自己的感想。(150字以内)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温家宝总理致新华社总编室的更正信,全文如下:
  新华社总编室:
  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
                                  温家宝
                               二00九年十月十二日
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温家宝总理亲自致新华社总编室更正信并向广大读者致歉,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___________的故事。
(2)假如是现在,老师_________没有见过鲜荔枝,也可以找出科学的资料,给有点钻牛角尖的小学生解释明白吧。
(3)如果耐心_________与这问题有关的各种资料,加以整理研究,也许可以得到一些结果。
(4)女人的手指______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A.悲惨 纵然 搜集 震动
B.悲哀 虽然 搜集 振动
C.悲哀 纵然 收集 震动
D.悲惨 虽然 收集 振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爱莲说》)
被称为“法国社会百科全书”的《人间喜剧》的作者是????????????。
(2)歌台暖响,???????????;????????????,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苏洵《六国论》)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晦明变化,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清代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


参考答案:(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申之以孝悌之义???纵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4分)
面?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龙?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参考答案:(4分)3.(1)反映生活,(2)充满睿智,(3)词语新解,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句赏析的题目,赏析的切入点是语句的内容和形式有何特殊之处。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表转折)
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规劝)
C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这样)
D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论语》(知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