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启:报告
B.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据:占有
C.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知:知道
D.绩雪涕致辞?雪:擦试
9.下列不能表明李绩为“纯臣”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
B.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
C.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
D.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绩忠心事主。高祖为此任命他做黎州总管,并赐他姓李。
B.李绩极讲道义。李密因反叛被诛,李绩上表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
C.李绩深得太宗信赖。一次李绩喝醉睡着,太宗亲自把御服盖在他的身上。
D.李绩善于用兵。太宗说,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都比不上李绩。
11.把下面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C
9、C
10、B
11、关
本题解析:
8.C(知:主持)
9.C(纯臣:指忠心事主,毫无个人打算的臣子。CD两项都表对太宗的感激,但C项不能表现其忠心事主)
10.B(“要求高祖为其举行国葬”错)
四1.(1)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
(2)不久,李绩被窦建德进攻,被建德打败了,又逃回来回到京师。
(3)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
【参考译文】
李绩,曹州离狐人,本姓徐,起初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10个郡。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李密既已经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吗?”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绩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到李密反叛被诛,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他。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窦建德打败,又逃回来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把他们打败。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都令则行有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吗?”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他在并州镇守了16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讨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22分)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①。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②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③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选自《三国志》)
注:①雩娄( yúlóu) 今河南商城县东北部、固始县南部,安徽霍邱县部分地区。②燠(yù)休,亦作“ 燠烋 ”,亦作“ 燠咻 ”。优恤;抚慰。③司马宣王:即司马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引:率领
B.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绪:残余的,遗留的(事业)
C.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夺 :改变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微:如果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
B.过领汝南兵以解围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C.妄引之耳但见亡国之语耳
D.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小题3: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①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②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③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④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⑤诚未得高枕而治也??⑥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要爱惜百姓。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济 上 疏 曰 太 傅 奋 独 断 之 策 陛 下 明 其 忠 节 罪 人 伏 诛 社 稷 之 福 也 夫 封 宠 庆 赏?必 加?有 功 今 论 谋 则 臣 不 先 知 语 战 则 非 臣 所 率 固 辞 不 许 是 岁 薨 谥 曰 景 侯。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3分)
②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夺:耽误。
小题2:
试题分析:也,表判断语气。B项:来,表目的/因为。C项:代词,指诬告的话/结构助词,的。D项:而且,表递进/表修饰。
小题3:
试题分析:“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说明他的功劳。
小题4:
试题分析:“虽多次触怒人主”错
小题5:
试题分析:(1)首先要根据句意断句,其次要注意一些句首句末词:曰、也、夫、今。
(2)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①乃:于是。白:禀报。书:书信,云:说。②蔽:受蒙蔽。至戒:最大的警诫。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每小题3分)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异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①裈(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擢:提拔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坐:通“座”,座位
C、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引:荐举
D、啜羹者,热则置之??????????????置:搁置,放下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A、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固疑余之不乐也 《超然台记》
C、正色侃然,渐见礼重??????????赏不酬劳,以老见疏 《毛颖传》
D、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②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③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④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⑤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⑥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失去,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乎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8、翻译句子。(11分)
(1)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2分)
译文:???????????????????????????????????????????????????????????
(2)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墨池记》(2分)
译文:??????????????????????????????????????????????????????????
(3)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2分)
译文:???????????????????????????????????????????????????????????
(4)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中丞传后叙》(2分)
译文:???????????????????????????????????????????????????????????
(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后赤壁赋》(3分)
译文:???????????????????????????????????????????????????????????
参考答案:4、B
5、C
6、C
7、B
8、
本题解析:4、坐:犯法。
5、A他;表选择的连词,“是……还是”B他;取独C被D下拜;授予。
6、排除①②⑥句。①为赵绰因明智和有才干而见知升迁。②为赵绰汇报案情时表现得严肃刚正,未表现出“公正”之意。⑥为赵绰强调自己职责的自谦之辞。
7、“法令不可失去”不对,“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不合原意,“若更有闻见”应为“如果再见到什么情况及听到什么说法”即“若再有所见所闻”之意。
8、见译文。
附参考译文:
赵绰字士倬,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性格朴实直率刚毅。北周初年担任天官府史,因为为官谦逊谨慎恭顺辛劳,被提升为夏官府下士。渐渐地因为明智和有才干被上级了解,担任了内府中士。隋文帝当时任丞相,了解到他清廉正直,荐举他担任了录事参军。
隋文帝接受禅让登基,任命赵绰为大理丞。赵绰执法公正,政绩考核连年为优等。每次向朝廷上报案情,都表现得严肃刚直,渐渐地被皇上礼遇尊重。皇上因为偷盗抢掠难以禁止,将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赵绰进谏说:“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皇上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就对他说:“如果你再见到什么情况或听到什么意见,应当多多地说说。”升任赵绰为大理少卿。
刑部侍郎辛亶曾经穿着红色的裤子,俗说这样可以有利于升官,皇上认为这是巫术,要将他处以斩刑。赵绰说:“依据法律,辛亶不应该定为死罪,我不敢奉旨。”皇上大怒说:“你是只顾怜惜辛亶而不怜惜自己了?”下令让左仆射高颎将赵绰处斩。赵绰说:“陛下宁可杀了我,也不能杀辛亶。”把赵绰押到朝堂上,脱下他的官服将处以斩刑。皇上派人问赵绰说:“你终究打算如何?”赵绰回答说:“我一心一意执法,不敢顾惜自己的生命。”文帝气得拂袖而去,过了好久才下令释放了赵绰。第二天,皇上向赵绰道歉,慰劳并鼓励了他,并且赏赐给他绸段三百匹。当时皇上严禁使用劣质铜钱,有两个人在市场上用劣质铜钱换好钱,巡逻的将士逮住了他们并向皇上报告,皇上下令将他们全部处以斩刑。赵绰进谏说:“这两个人只该判处杖刑,处死他们不合乎法律。”皇上说:“这不关你的事。”赵绰说:“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皇上说:“一个人想撼动大树却撼动不了,就应该退下。”赵绰说:“我希望感动皇上的心,哪里只是说要撼动大树呢!”皇上又说:“喝汤的人,如果汤太热就会放下不喝。天子的权威,你也想要触犯吗?”赵绰一边下拜,一边更加向前,皇上呵斥他,他也不肯退下。皇上只好退回后殿。书侍御史柳彧又上奏极力劝谏,皇上这才接受了。皇上认为赵绰有诚实正直之心,常常请他到宫中去议事,有时遇上皇上和皇后同坐,皇上就叫赵绰也坐下,和他评议朝政的得失。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也。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年十三,遭父忧,哀毁有若成人。州辟主簿,举秀才。大统三年,领乡兵从战沙苑,先锋陷阵,以功进爵为侯,邑八百户,拜行台郎中。除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①不取。裴公贞惠,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俱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从弟伯凤、世彦,时并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进,须身名并裕。清苦若此,竟欲何为?”侠曰:“夫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况我大宗,世济其美,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今吾幸以凡庸,滥蒙殊遇,固其穷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惧有辱先也。反被嗤笑,知复何言。”伯凤等惭而退。有大司空掌钱物李贵乃于府中悲泣。或问其故,对曰:“所掌官物,多有费用,裴公清严有名,惧遭罪责,所以泣耳。”侠闻之,许其自首。初,侠尝遇疾沉顿,大司空宇文贵等并来伺候侠。侠所居第屋,不免风霜,贵等还,言之于帝。帝矜其贫苦,乃为起宅,并赐良田十顷。
——《周书·卷三十五》
【注】①丁庸:丁,成年劳力。庸,通“傭”,出卖劳力的人。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侠幼而聪慧,有异常童 B、裴公贞惠,为世规矩
C、所掌官物,多有费用 D、侠闻之,许其自首
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领乡兵从战沙苑,(乡兵)先锋陷阵
B、朝野叹服,(侠)号为独立君
C、(我)故能:存,见称于朝廷;没,流芳于典策
D、帝矜其贫苦,乃为(侠)起宅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裴侠为官清廉的一组是( )
① 所食唯菽盐菜而已 ② 去职之日,一无所取 ③ 肥鲜不食,丁庸不取
④ 惧遭罪责,所以泣耳 ⑤ 所居第屋,不免风霜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裴侠自幼在父亲的教诲下,聪明仁慧。后因作战勇敢,受到朝廷重视,开始做官。任河北郡守时,裴侠不按郡中旧有制度享有特殊权利,深受百姓敬仰。
B、裴侠曾与各州牧守一同拜见太祖,各州牧守一致推举裴侠为最优秀的官员。太祖因此重赏了裴侠,并封裴侠为“独立君”。
C、裴侠的从弟裴伯凤、裴世彦对他身为高官,却生活清苦感到很不理解。裴侠的一番话令两位从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
D、裴侠安于贫困,从不抱怨。一次,大司空宇文贵等人前去裴侠家中探望,发现他的生活很苦,回来后告诉了皇帝,这才引起皇帝的同情和关注。
某 公 为 官 修 身 廉 洁?动 必 循 绳 墨?以 为 非 其 道 而 行 之 虽 劳 不 至 非 其 有 而 求 之 虽 强 不 得 其 家 尝 与 邻 家 争 地 基 而 不 下 报 之 欲 借 其 权 势 公 答 一 诗 曰 驰 书 千 里 只 为 墙 让 他 三 尺 又 何 妨 万 里 长 城 今 犹 在 不 见 当 年 秦 始 皇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加线文字。
参考答案:
1、D(A项中的“异常”在文中应解释为“不同于平常”
本题解析:
裴侠字嵩和,是河东解县人。裴侠年幼就很聪明,跟一般的儿童不同。十三岁,父亲去世,他像成年人一样悲哀过度而伤害了身体。(后来)州里征召他做主簿,推荐他做了秀才。大统三年,(他)带领乡兵在沙苑随从作战,亲自冲锋陷阵,(后)因功劳提升为侯爵,封邑八百户,任命为行台郎中。(后来)任命为河北郡太守。裴侠自身生活俭朴,爱民如子,他吃的东西只有豆子和咸菜而己。官吏百姓没有不敬仰他的。这个郡先前有个制度,要安排三十个捕鱼打猎的人来供应郡守鱼和肉。裴侠说:“用嘴和肚子(指吃的东西)役使别人,我是不能这么做的。”于是全都免除了他们(的徭役)。裴侠离开官职的时候,什么都不拿。百姓歌颂他说:“肥美的鱼、肉不吃,成年的劳力不要。裴公坚贞仁惠,可成为世人的标准啊。”裴侠曾经和几个州的州长太守一起拜见(北周)太祖。太祖命令裴侠另外站着,对几个州的州长太守说:“裴侠清廉谨慎奉公行事,是天下最好的(州长),如今你们中有像裴侠这样的人,可以和他站在一起。”众人都沉默着,没人敢应答。太祖于是重赏裴侠,朝廷和民间都赞叹佩服裴侠,人们称裴侠是“独立君”。裴侠的堂弟裴伯凤、裴世彦,当时都做丞相府佐,讥笑(裴侠)说:“人生做官进取,应该自身和名声全都富足。像你清苦成这样,究竟想要干什么呢?”裴侠说:“清廉是做官的根本,节俭是修身的基础。况且我们的先人,世代成就着他们的美好名声,所以能够做到:活着,被朝廷称赞;死了,在史册中流传好名声。现在我侥幸凭着平庸的才能,得到了不该得到的特殊待遇,(我)坚持处在那种贫困之中,不是想得到好名声。我志向在于自我修养,害怕羞辱了先人。这样反被嗤笑,知道了又能再说什么呢。”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孝闵帝登基,提升裴侠做民部中大夫。当时有不法官吏,主管管理仓储财物,多年隐瞒贪污达到千万钱。等到裴侠到官任,振作精神,揭发检举,几旬之内,不法的官吏受惩处,大略没有了这类事情。后来裴侠调任工部中大夫。有个大司空掌管钱物的叫李贵的在府中悲伤哭泣。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掌管的官府财物,有很多我耗费占用了,裴公的清廉严明是很有名的,(我)害怕遭到罪过责罚,这是我哭泣的原因啊。”裴侠听说这件事,允许他自首。起初,裴侠曾生病疲惫不振,大司空宇文贵等人一起来探问裴侠。裴侠所住的房屋,不能躲避风霜,宇文贵等人回来,向皇帝说及此事。皇帝怜悯裴侠贫苦,于是为他建造房屋,并且赐给十顷良田。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夫晋,何厌之有(发语词,不译)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