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其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小题1:赏析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的炼字。赏析用词,首先要理解词语本义和它在语境中产生的特殊意味,然后结合所使用的手法具体分析。
试题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对抒情手法的掌握情况。应注意抒情无外乎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等,本诗两种手法都使用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菩萨蛮①
王安石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注】①此词是作者罢相后晚年于江宁半山之作。
小题1:“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词人形象?(5分)
小题2:“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虽是写景,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却用它寄托了许多情感,请结合试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他居住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小题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3分)
小题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从视觉和嗅觉等角度描绘出梅花的洁白和芳香。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该题可换一种问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绘梅花的形象。故答题思路:先根据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来答出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再答出表现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关键词:香、缟袂绡裳。香,即梅花的芳香,是从嗅觉的角度来写;缟袂绡裳,是比喻梅花的洁白,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写。
小题2:
试题分析:情感变化,自然要结合着曲子中的关键词来分析。梅花是高洁的象征,意味着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冬前冬后”,写寻找时间之长,“几村庄”写寻找地域之广。“溪南溪北”与“树头树底”两句则写从山下找到山上。作者极写寻梅之艰,正表明爱梅之心切。“冷风”两句,是意外地发现了梅。“忽相逢”写发现梅后惊喜的神态。“缟袂绡裳” 是写所见梅花的美,烘托了作者醉心惬意的心情。一“寒”字,便透露去一丝怅惘。“笛凄声断肠”,表现了作者的伤悲;“淡月昏黄”表现了作者赏梅时的失落心绪。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金陵渡?????张 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小题1: “潮落夜江斜月里”中用一“斜”字,好极,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
除此之外,这一“斜”字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5分)
小题2: 若把“两三星火是瓜洲”中的“星火”换成《枫桥夜泊》诗中“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渔火”好不好?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斜”字与上一句“一宿”呼应,描绘出行人那一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炼字”,首先从字面理解,月斜代表时间的推移,将晓未晓,此时,看到斜月,人应是一夜未眠,因是行人可推出羁旅愁思,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1: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可从描写角度考虑。“江枫渔火”是近景,而“两三星火”是远景,属轻描淡写,烘托“斜月”,渲染愁思。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湛江07.2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2)这首诗运用了衬托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3分)这首诗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景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