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2-07 20:24: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与画横线的句子共同构成排比句。
一首好诗,给你一朵浪花,让你去想象大海的浩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给你一块岩石,让你去想象高山的雄伟;给你一片云彩,让你去想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司专业的技术人才、雄厚的技术力量、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创新,开拓市场,竭诚为各级教育机构和学校提供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完善的服务。
B.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C.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的措施,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只为赶时髦,仓促间“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公司后加“凭借”B .“主要原因”与“造成的”语意重复。D.“少数”与“普遍”矛盾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粗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width="650" border="0">A.眷顾 候(cì) 生生(què) 不冒昧(chuǎi) B.糅合 色(yùn) 闹扭(biè) 闭目听(sè) C.遴选误(chuǎn) 风景(shā) 飞扬拔(hù) D.做梗 舌(zé) 方药(chǔ) 嘁嘁喳(chā)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诗人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诗句。
(2)“茂林修竹”出自晋人王羲之的《___________》。
(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王维
(2)兰亭集序
(3)示例:路边的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许多俗语和名言警句,如果变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产生另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理解。请依照示例,写出你对下面名句的不同看法,要求通顺、合理。(6分)。(3句中任选2句)
[示例]喜怒不形于色
另一种看法:把真实想法埋在心底,一对身体不好,二是人家会说你城府太深,工于心计,所以我宁可把喜怒写在脸上。
(1)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一种看法:???????????????????????????????????????????????????????????
(2)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另一种看法:???????????????????????????????????????????????????????????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一种看法:???????????????????????????????????????????????????????????


参考答案:(1)孰能无过?何况并非每一个人说话都是一贯正确的,说错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一要注意理解俗语和名言警句本身为大家所知的含义,二要注意题干“换个角度,让人耳目一新”的要求;那就说明解答时不能按照其人所共知的含义理解,而要另辟蹊径又能围绕语句含义理解。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