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为丞相三岁,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其后绾卒,子信代.坐酎金失侯。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之谓邪?是以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然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选自《史记·卫绾列传》)
小题1:对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召上左右饮左右: 侍卫
B.先帝赐臣剑凡六凡: 总共
C.独至今乎独: 唯独
D.可相少主相: 辅佐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 )(3分)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为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4分)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3分)
(2)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4分)
(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曾子①换席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②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皖③,大夫之箦④与?”子春曰:“止!”参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皖,大夫之箦与?”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⑤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⑥矣,不可以变。幸⑦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细人⑧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节选自《礼记·檀弓上》)
【注释】
①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增点之子,孔子弟子。以至孝著称,传孔子之道,述《大学》,作《孝经》。②隅:角落。?③华而皖:华美而光滑。?④箦:席子。?⑤易:更换。⑥革(jí):通“亟”,危急。⑦幸:希望。⑧细人:小人。⑨姑息:迁就,随意。⑩得正:得到我所应得的。
小题1:曾子被后世称为“宗圣”。请填写出中国古代下列被称为“圣”的人名。
(1)书圣(2)诗圣(3)画圣(4)茶圣(5)医圣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曾子寝疾,病
(2)童子隅坐而执烛
(3)尔之爱我也
小题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夫子之病革矣
B.大夫之箦与
C.斯季孙之赐也
D.反席,未安而没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小题5:从上文可以看出,曾子身上体现了儒学大家的可贵的精神品质,这种品质可以概括为(10字以内):__________。
3、阅读题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出,火且尽——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阅读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武帝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与绍从子含相友善,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转豫章内史,以母忧,不之官。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寻征为御史中丞,未拜,复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举兵向京都,以讨长沙王乂,大驾次于城东。乂言于众曰:“今日西讨,欲谁为都督乎?”六军之士皆曰:“愿嵇侍中戮力前驱,死犹生也。”遂拜绍使持节、平西将军。属乂被执,绍复为侍中。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复其爵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元帝为左丞相,承制,以绍死节事重,而赠礼未副勋德,更表赠太尉,祠以太牢。及帝即位,赐谥曰忠穆,复加太牢之祠。(《晋书?忠义传》,选入时有删节)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时人许以远致 许:赞许。
B、大行受大名 受:接受。
C、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惮:畏惧。
D、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 寻:不久。
2、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嵇绍正直忠义的一项是 [???? ] ①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
②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
③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④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⑤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⑥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 A、嵇绍不仅气宇轩昂、仪表堂堂,而且善于鉴别人才,因此深受尚书左仆射的器重。戴晞做官后因为行为不端被罢免,证明嵇绍的确有知人之明。
B、嵇绍疾恶如仇,慎于交友,因不与恶人交往而封爵;他又忠于职守,正直敢言,严词批驳太常奏请加给陈准的谥号,在朝臣中树立了威信。
C、嵇绍随大驾讨伐司马颙、司马颖二王,受到士众的拥戴,拜为都督,被罢官后,朝廷为了北征,又恢复了他的官爵,足见嵇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D、嵇绍视忠君为天职,北征之役,王师败绩,他奋不顾身,保卫天子的安危,被飞箭攒射而死,使皇帝深为悲伤、感动。死后授太尉,谥忠穆,享用太牢祭祀,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王以下皆诣邺谢罪于颖,绍等咸见废黜,免为庶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