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名句名篇默写》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2-11 00:12: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⑵思厥先祖父,????????????????????????,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
⑶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参考答案:
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   ▲   ?,斯固百世之遇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小题2:亦以明死生之大,???????????。(张溥《五人墓碑记》)
小题3:??????????,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
小题4:惟草木之零落兮,??????????。(屈原《离骚》)
小题5:??????????,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小题6: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小题7:夫在殷忧,????????;既得志,???????。(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荀子《劝学》)
(2)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3)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5)欲投人处宿,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6)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参考答案:(1)用心一也
(2)快阁东西倚晚晴
(3)休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杜牧《阿房宫赋》)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荀子《劝学》)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简能而任之,?????????????。(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参考答案:(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能谤


本题解析:注意缦回、赢、景、驽马、逦迤等字的写法。默写难度适中。名篇名句的补写,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在积累时,要对重点字词易错字词做好落实,争取一字不错。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课文《落日》题目“落日”的寓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落日”是指一个旧日本的结束,一个新日本的诞生。
B.“落日”隐喻象征了日本的没落失败。
C.日本的国旗是太阳旗,“落日”隐含了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的结束。
D.“落日”表达了日本人对亚洲各国人民肆意杀戮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