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2-11 00:14: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唉声叹气无精打采力行节约前世不忘,后世之师
B.感情不合坚苦卓绝勉为其难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C.动辄得咎罔然若失个中三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趋之若鹜流金烁石闻过饰非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合—和(A力—厉世—事C罔—惘味—昧D烁—铄闻—文符—副)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题文】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5分)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答:                                                                            


参考答案:【答案】几十年前荒凉的死海,如今出现了生气。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注意对比,即以前的死海与如今相对比,关键词为荒凉与生气。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____了足足十五年!
(2)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_______的对象。
(3)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____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
A.辖制 嘲笑 制服
B.管制 嘲笑 降服
C.辖制 取笑 降服
D.管制 取笑 制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石钟山记》是苏轼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游记,                 ,浓厚的考辨色彩深寓着对实践和为学的深刻的哲思。                   ,带儿子苏迈夜游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就是对这一点的有力证明。                    ,认为读书“唯勤”,且“多为之,自工”;练书法则要“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


参考答案:【答案】答案只要是按下面语义方向作答,且文句通顺即可得分(答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解答本题要联系横线处的前后内容。第一处,前文是游记,后文是对实践和为学的深刻的哲思,所以此处的意思应是“叙议结合”。第二处,结合后文“带儿子苏迈夜游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所以此处的意思应是“注重实践”。第三处,结合后文“认为读书‘唯勤’”,所以此处意思应是“强调为学要勤”。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2·辽宁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我们出版这个《儿童世界》的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①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
②刻板庄严的教科书,就是儿童的唯一读物
③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
④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
⑤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⑥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A.③⑥④②⑤①
B.③⑥④⑤②①
C.①③⑥④⑤②
D.①③⑤⑥④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前文语境,横线前说的是“我们认为的一种错误认识”,和它衔接较好的就是认识到这种错误,然后注意几个关联词“虽……也……然而……”, 所以是③⑥④;根据“仍旧……而且……仍旧……”,可判定之后应接⑤,然后由“教科书”再引出“教师教一课,他们就读一课”,不可颠倒。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