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要有所用为,就要想想什么时候停止最能安抚人心。
B.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考虑到自己的职位高高在上会有危险,就要想到谦虚谨慎以便加强自身修养。
C.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忧虑自己的耳目被堵塞、蒙蔽,就要想到虚心地采纳臣下的意见。
D.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重用有才能的人,选择并采纳好的意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________。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________在云里。
③仿佛永远分离,却又________相依。
A.威风 相连 终身
B.威仪 相触 终生
C.威仪 相触 终身
D.威风 相连 终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威风:使人敬畏的声势;威仪:使人敬畏的容貌和举止。相连:连在一起;相触:相互碰到。终身: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大事”;终生:一生,如“奋斗终生”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横线上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________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2)考古学家所________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基本上形成了。(3)这种“词汇”和“文法”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________,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________。
A.熟悉 ?发现 ?考查 ?惯例
B.熟习 ?发掘 ?考验 ?范例
C.熟悉 ?发掘 ?考验 ?惯例
D.熟习 ?发现 ?考查 ?范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第(1)句熟习是对技术而言,但这里需考虑后文用了比喻,应选“熟悉”。第(2)句“发掘”是从地下挖掘出来之意,与“殷代遗址”搭配。“发现”则无此义。第(3)句“考验”除“考查”之义还有检验、验证之义,与前边的“实践”照应。“范例”是典型例子;“惯例”是旧例,习惯了的例子,与前文长期累积照应。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
A.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译:有如奔腾的野马一样流动的雾气,飞扬着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吹拂在空中飘荡着。
B.之二虫又何知?译:鸣蝉和学鸠这两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
C.此小大之辩也。译: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D.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译: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不及”应为“不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山居秋暝》颔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颈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B.《登高》前两联描写登高闻见之景,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
C.在《石头城》中,诗人借古讽今,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D.《锦瑟》一诗历来注释不一,莫衷一是。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思念侍儿锦瑟之作,但以为是悼亡诗者为最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应改为“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