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2-11 00:45: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6分)
①电视报道了一则成都一女人虐待殴打母亲而遭到周围群众强烈谴责的新闻。当记者采访她时,她居然说:“来拍嘛,拍近点,这下我就出名了,比李宇春都还要出名。”
②据报载,一学生在做值日时,积极劳动,不料招来“假积极”的讥讽,让其觉得“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的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中学生针对上面材料中妇女的言辞和学生招致的结果,你会对两人分别说些什么呢?(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每项不少于20字。)
(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
(2)面对受到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


参考答案:(1)面对虐待母亲的女人,你会对她说:我们会帮你出名,但你必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要注意说话对象,?语言要得体,?易于对方接受。答案只是参考,只要说法得体,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要做到语言得体,要注意以下几点:先审清题目要求,把握材料内容或要表达的内容;再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语言。①根据目的差异调整语言。②根据色彩差异调整语言。③根据场合对象调整语言。④根据感情分寸来识别或调整语言。恰当选用褒词、贬词、中性词,学会面陈与转述,正确使用谦词与敬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寺院里有几棵银杏树,枝繁叶茂的,看上去它们的       足有上千岁。
②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从不       自己的过失。
③经济改革如长江大河,奔腾向前,不可      

A.年纪隐讳遏制
B.年龄隐讳遏止

C.年纪隐瞒遏止
D.年龄隐瞒遏止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年纪指年龄,岁数,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本题要求填生存的长度,所以填年龄。隐讳谓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隐瞒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多指一些暗地里的勾当。遏止是阻止,而遏制是指制止,阻止。语义轻重有区别。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点评:本题设题选用用的词语词义相近,所以辨清词义的细微差别有利于准确答题。辨析时不但要辨意,还要辨析语义的轻重,色彩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松弛挖墙脚一诺千斤旁征博引
B.纹身贴标签贻笑大方真知灼见
C.脉搏金刚钻萎靡不振集思广益
D.陨落名信片莫衷一是相辅相成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A.一诺千金,B.文身,D.明信片。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对/投/春寒诡/一不振
B.舟/平启/沉物脊/心泣血
C.印/拖粉/不开金/厚此
D.复/精/头皮意/翻箱倒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B项 piān/ biǎn? dìng / diàn? zhuī/ chuí;A项zhì? dǎo / dào? jué ;C项tà?? mǒ /mò? bó ;D项bì/ pì? xuè/xiè? qiè 。本题考查涉及多音字、形近字、音近字。扁,[biǎn]1.物体平而薄:~豆。~担。~圆。~铲。2.古同“匾”,匾额。[piān]小:~舟。辟 [bì]1.君主:复~。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除(征召推举授官)。~举。3.古同“避”,躲,设法躲开。4.古同“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怎么了?你。”他关切地问道,“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B.李四光用他的学识和智慧,为我们描绘了多么美丽的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稀有元素、分散元素等矿产资源的远景啊!
C.这一带在古代就是一个“少草木,多风沙”的地方(《汉书?匈奴传》)。
D.细看这妇女,不过三十二、三岁,头发散乱,微长的面孔有些憔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了”后问号应为逗号,“你”后句号应为问号。C项括号移至“沙”之后。D项删去顿号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