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2-11 00:50: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出它的中心内容。(2分,不超过25个字)
近日,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又有重大发现,甘肃省考古研究员何双全惊喜地告诉记者,该遗址出土了200多斤古纸文书残片和麻线,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发掘中发现古纸最多的地方。根据同时出土的简牍和地层分析,这些古纸的年代从西汉武帝、昭帝及宣、元、成帝至于东汉初到西晋都有。何双全说,此次敦煌出土古纸的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时代跨度之长,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这些古纸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


参考答案: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西汉古纸证明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人。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的要求是概括语段主要信息,答题时要对语段进行切分,此段一共4句话,分别提出各句的关键词语,第一句是“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古纸文书残片和麻线”,第二句“年代从西汉到西晋都有”,第三句“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时代跨度之长,在中国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第四句“有力地证明了蔡伦不是造纸术的发明人”。第三句不是主要信息,压缩另外三句可得到答案: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西汉古纸证明蔡伦并非造纸术发明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去洞头只有一条灵霓海堤,整条公路几乎和海岸线持平,在海岸线驰骋是种新鲜的体验,不仅不会使视线受限,反而让人有种被海水包围的奇妙感觉。
B.游走在弥漫着古朴气息的巷弄中,西塘的古镇情怀总会在某个角落喷薄而出,恍如屋檐下几绺若隐若现的阳光那般醉人。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城市高楼林立,霓虹闪烁,而被遗忘的乡村人烟越来越少。曾经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现在却是墙倒屋塌,十室九空,荒草与沙土掩盖了乡村曾有的热闹与繁盛。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词语的解释来判断。B“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上升的样子。C“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D“十室九空”: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       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②现在我们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        ,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③一种健康的文化心态,应该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使之更加丰富,更加健全。

A.签订委曲进而
B.签订委屈从而

C.签署委屈从而
D.签署委曲进而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名句填空(10分)
(1)??????,?????????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韩愈《师说》)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5)悲夫!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2)犹且从师而问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题文】汉语是非常奇妙的一种语言,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别有一番趣味。比如:最难听的歌曲——陈词滥调,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等等。请用这种思维方式,任意趣解两个成语。(3分)


参考答案:【答案】(1)最宽阔的胸怀---虚怀若谷; (2)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如例句中,在内容上,前面的描述与后面的在内容上要相吻合,后面的是以书面语概括;前面的是形象语言。在句式上,前面的以“最…”,后面的为四字成语。用生动形象的说法来记忆成语,分别是虚怀若谷、晴天霹雳、六月飞雪、一字千金。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