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日??? ②秦主必喜而善见臣
B.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①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①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②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B.武康为公令于军
不求闻达于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A.至阵,士卒帖然
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
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
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
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3分)
(2)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4分)
(3)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A顺承,B在,C他的/这D通于,在。
小题1:士卒的表现体现治军之严,坦荡无私体现其侍君之心。
小题1:“受到天子的重用”文中无据。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①关键词:以、干、治 ②因、以为、宜、典③玩好、以、骄。
鲁国公王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人。
至道二年,太宗兵分五路,来讨伐叛军李继迁,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奉命进军夏州。正当这个时候,王德用担任西头供奉官,在王超身边,十七岁了,自从统率军队担任先锋以来,杀死或俘虏敌人以及缴获战马和羊只,功劳很大。等到战胜归来,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了一个关隘,王德用认为:“回师到关隘,士兵如果争先恐后,一定会大乱;趁我军大乱时李继迁伏击我军,(我们)必定会大败。”于是又请求让他所率领的军队火速赶往隘口并摆好阵势。王超在军前对王德用下令道:“到了阵地乱了队伍的杀!”王德用也这样传令道:“到了我军阵地而乱了队伍的,我将按将军的命令执行!”到了阵地,士兵们安定顺从,按要求井然有序地前进,王超也扣紧马缰缓行其间。李继迁的军队紧随其后,周围的敌人都看着王德用(过去),没有谁敢靠近。这时王超感慨地说道:“我王家有个(有出息的)儿子了!”
明道元年,王德用被任命为福州观察使。有个军人拿着太后的诏书,请求做军官。王德用上书劝谏说:“军人敢于倚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再整治;再说,军吏不能允许通过走后门来谋求得到,那样得到的话,那个军人一定会大受其害的。”明肃太后坚决要让那个士兵获得军中官职,王德用则坚决不答应。不久,太后也醒悟过来,最终听取了王德用的意见。于是,皇上心里觉得王德用很贤能,就让王德用担任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王德用坚决谢绝,他说:“我是一介武夫,没有什么学问, 不能担此重任。”
起初,有的人认为王德用的威望和名声传遍天下,其身材又魁梧不同凡人,觉得不是作为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秘密的大事,跟随在君王身边。皇上没有办法,任命王德用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奔赴徐州走马上任,皇上给了他一道手谕,以示抚慰送别。有人听说孔道辅死了,把这事告诉王德用说:“这个曾经陷害您的人,现在死了。”王德用忧伤地说:“孔中丞难道是陷害我的人吗?他是真心侍奉皇上,应当这样啊,可惜朝廷没有一个忠臣了。”
宋仁宗嘉佑九年,王德用进封为鲁国公。第二年二月辛未这天,王德用因病去世。
王德用一生忠厚诚实,乐观平易,跟人交往十分坦诚,不追求别人小的过失,远远看去有种刚毅不可侵犯的神情。等到接近他,又让人觉得很温和。一生少有玩赏爱好,不凭借名声官位傲慢待人。他所得的俸禄和赏赐,大多分给亲人和属下。善于治理军队,宽厚仁慈爱护士兵,士兵也乐意为他效力。他跟士大人交往,士大夫也大多佩服他的气度,认为没有谁能超越他半步。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
富者就其亲戚(????) ??
乃谢客就车(????) ??
瞬息可就(????) ??
然赢欲就公子之名(????) ??
连辟公府不就(????)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参考答案:趋向
往……去
接近,靠近??
登上,上?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B.群季俊秀
C.大块假我以文章
D.我有亲父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求人可使报秦者
B.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C.在郡五年,坐法免官。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D.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宋均十五岁时继承父亲任郎官,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因此做官后得罪了很多人。
B.宋均调任辰阳做官时,反对迷信,杜绝一切过分的祭祀鬼神活动;任上蔡令时体谅百姓丧葬奢侈是因为不懂礼仪,不执行朝廷严厉惩罚的政令。
C.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设置槛阱滥加捕捉,反而给百姓带来灾难;他提出解决措施是撤除槛阱,免除不合理的赋税。
D.尽管宋均曾经触犯法律,但仍然深受皇帝赏识。他任地方官有治绩,在尚书令任上又正直敢言,虽然多次请求辞职,,皇帝仍然优厚待遇,委以重任。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
(2)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参考答案:
小题:C
小题:A
小题:(1)且江淮之
本题解析:
小题:C、两者都是“法律、法令”【A、前者代词,…的(人);后者助词,定语后置标志。B、前者“坚持”;后者“本来”; D、前者是“推辞、婉辞”,后者是“说辞、托辞”】
小题:【“继承父亲任郎官”错,“因此做官后得罪了很多人”强加因果关系】
小题:无
【参考译文】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这个地方的人。他凭借父亲的官职被任命为郎官,正好15岁,喜好儒家经典,每当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从博学之人学习经传。他通晓《诗经》、《礼》,擅长论辩、质疑。到了20多岁的时候,被调任辰阳做长官。那里的风俗是很少有求学的人却相信巫术和鬼神,宋均为百姓建立了学校,禁止、杜绝一切过分、不合理的祭祀,百姓们对这件事都平静地接受了。后来宋均升任上蔡令,当时朝廷禁止百姓丧葬时不得多加浪费,宋均说:“丧葬逾越礼制,犯的是小错。现在有的百姓不懂得礼仪,还没有教化好,就立刻因为超过礼制而惩罚他们,这并不是施政的首要做法。” 他最终不肯实施这个政策。升任九江太守,那里有很多凶暴的老虎,屡次成为百姓的祸患,官府常常征集、设立捕兽的栅栏、陷阱却仍然有很多人被伤害。宋均说:“虎豹在山上,龟和鳄鱼在水里,它们各自有生活的处所。况且江淮一带有猛兽,就如同北方有鸡、猪一样。现在成为百姓的祸患,罪过在于残忍的官吏,而不辞辛劳地张网捕捞,不是顾怜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贪婪的人,考虑提拔忠诚、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栅栏、陷阱,免除赋税。”这件事过了以后有传言说老虎都相互结伴向东边渡过长江了。中元元年,有很多蝗虫飞到九江的边界,就向东西两个方向散去,由于这件事宋均的名声被远近的人们称颂。浚遒县有唐、后两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所有的巫神都要娶百姓的女儿为妻,每年都要更换,百姓于是就不敢进行嫁娶之事,前后几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宋均下达命令说:“从现在开始,给山神娶的妻子都要从从事巫术的人家中选娶,千万不要打扰百姓。”于是,这种事就再也没有了。永平元年,宋均升任东海相,在任5年,因为犯法而被免官。但东海的官吏和百姓都感念他的恩惠、教化,为他写了些歌谣,到朝廷请求他回来做官的有数千人。显宗认为他贤能,永平7年,征召他做了尚书令。每当在朝廷上辩论的时候,他的话大多能符合皇上的心意。宋均曾经删减一些有疑问的事(没有禀告),皇帝认为他有私心,十分生气。各位尚书都惊慌恐惧,全都叩头认罪。宋均看着他们态度严肃地说:“忠臣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畏惧皇上的威势失去公正,我即使是死了,也不会改变志向。”皇帝喜欢他不屈服的性格,升任他做司隶校尉。过了几个月,又出任河内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宋均曾经卧病在床,百姓和年长的人都为他祈祷,早晚问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爱戴到这个地步。宋均用生病作借口向皇帝请求辞官,皇帝派贴身侍从前去慰问,于是留在职位上养病。司徒这个官位空缺了,皇帝认为宋均有才能任命他做宰相,宋均哭着向皇帝推辞。宋均性格宽厚、温和,不喜欢法令、条文,常认为那些严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许能廉洁守法,但对待百姓机巧奸猾、严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百姓的灾难、流亡都是由这个原因而产生的。等到他作了尚书,常想要向皇帝叩头争谏此事,因为当时的环境严酷,所以不敢陈奏。皇帝后来听说了他的话,感到追悔和悲伤。建初元年,宋均死在家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