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九)
2017-02-11 00:51: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阅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县人安之。
梦登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②窭:jù,贫穷。③醵:jù,凑钱,集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庚寅孝丰知县      除:废除,罢免
B.各以所果蔬粟米?????????????羡:有余,剩余?????
C.门启,取给饔飱?????????????比:等到
小题2:D.县人醵金为归计?????????????治:处理,办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持刺不许入??相如持璧却立
C.????? D. 尝受惠梦登者?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体现了巡抚对他的赏识和关爱,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B.李梦登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这体现了他廉正、亲民的特点。
C.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这从侧面反映了他的清廉、爱民。
D.李梦登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文章说是“卒用公式劾免”,其实不愿也不会迎合攀附上司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B.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C.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
D.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教战守策?????苏轼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虽平,不敢忘战。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使其心志安于斩刈杀伐之际而不慑。是以虽有盗贼之变,而民不至于惊溃。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天下既定,则卷甲而藏之。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卒有盗贼之警,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岂不大治?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豢于游戏酒食之间,其刚心勇气消耗钝辩,痿蹶而不复振。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乞为囚虏之不暇;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且夫天下固有意外之患也。遇者见四方无事,则以为变故无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国家所以奉西北之虏者,岁以百万计。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所不可知者,有迟速远近,而要以不要免也。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然议者必以为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而臣以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则其一旦将以不教之民而驱之战。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
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如使平民皆习于兵,彼知有所敌,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选自《教战守策》有删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用:采纳
B.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乘:趁着,趁(机)
C.今不为之计计:计谋
D.则相与恐惧讹言,不战而走走:逃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
B.战者,必然之势也以为天下之知战者惟我而已
C.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D.利害之际,岂不亦甚明欤?惟其民安于太平之乐
小题3:下列句子中能够说明作者主张保持练兵原因的句子的是(??)
①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②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③则其为患必有不测???????????????④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
⑤战者,必然之势也???????????????⑥无故而动民,又挠以军法,则民将不安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举出先王和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太平时期也不可废弃武装的观点。
B.作者认为朝廷和西、北方面的强敌迟早会有一战,所以主张要保持武装力量。
C.作者认为当有战争时会出现让未受过训练的百姓作战的情况,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向各行业的人传授军事知识,甚至是盗贼,也要将他们收服,传给他们击战技术。
D.按照作者的观点,当时的士兵欺压百姓,骄傲蛮横,是因为他们自恃只有他们懂得作战。所以如果全国习兵,也可以灭掉这些人的嚣张气焰。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把第Ⅰ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阵之节役民之司盗者授以击刺之术每岁终则聚于郡府如古都试之法有胜负有赏罚而行之既久则又以军法从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此其势必至于战。(3分)
②夫无故而动民,虽有小恐,然孰与夫一旦之危哉?(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镠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遂为掌书记。性简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好谐谑,感遇辄发。镠爱其才,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表迁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未几,奏授著作郎。谬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又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作者称赏。转司勋郎中,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罗绍威慕其名,推宗人之分,拜为叔父,尝表荐之。隐自以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因人成事,深怨唐室。诗文凡以讥刺为主,虽荒祠木偶,莫能免者。且介僻寡合,不喜车旅;献酬俎豆间,绰绰有余也。与顾云同谒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骈不礼。骈后为毕将军所杀,隐有题延和阁之讥。又以诗投相国郑畋,畋有女殊丽,喜诗咏,读隐作至“张华谩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由是切慕之,精爽飞越,莫知所从。隐忽来谒,女从帘后窥见迂寝之状,自是绝不咏其诗。隐精书法,喜笔工苌风,谓曰:“笔,文章货也。今助子取高价。”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率多借重如此。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等,并行于世。
(节选《唐才子传》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欲依焉,进谒,投作素;一般的
B.谬得之大喜,以书之辟:征召
C.推宗人之,拜为叔父,分:辈分
D.传食诸侯.人成事因:依靠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市,全部表明罗隐善属文的一组是(???)
①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
②前后赐予无数,陪从不顷刻相背
③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④为贺昭宗改名表云:“左则姬昌之半字,右为虞舜之全文。”
⑤即以雁头笺百蝇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
⑥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育》等,并行于世。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明年间,遭逢战乱,罗隐回到家乡,当时镇守东南一方、势力极大的钱镠对罗隐很是称赏,于是罗隐投靠了他。
B.罗隐的诗文大多以讽刺为主,他不喜军事,而在祭祀、宴会等场合献诗应酬的能力却是非常高的,因此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罗隐上表推荐了他。
C.罗隐曾与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副使高骈,高骈待他们很不礼貌。高骈后来被毕将军所杀,罗隐写了题延和阁的诗来嘲笑他。
D.郑畋有个女儿非常美丽,因读罗隐的诗丽对其极为爱慕,俚在她看到罗隐相貌丑陋且不通世故的样子后,便不再咏读他的诗文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5分)
(2)即以雁头笺百幅为赠,士大夫踵门问价,一致千金。(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坏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唐眉岑其儿主随园——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者——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穿:穿过
D.念墩不过土一坏耳——窃:私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 )
①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
②则日已落,苍烟四生
③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
④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⑤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
⑥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  
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同的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看。
B.臣左手其袖把:握,抓住。
C.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函:用匣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戮没谁大王为此计者
B.樊将军穷困来归丹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秦遇将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D.今日往不反者哙拜谢,起,立饮之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