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2017-02-11 00:52:5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国家跨入改革发展新时期的大背景下,基层青年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期盼与梦想?为此,本报自今日起推出“我的2013”栏目,讲述他们的故事。
B.一旦“玉兔”进入休眠,将会断绝与地面的一切联系。“对唤醒再担心也没用,因为地面无能为力,只有‘玉兔’自主苏醒了,才能恢复和地面的联系”,29岁的嫦娥三号巡视器主管设计师薛博说。
C.已退出北约自主招生联盟的复旦大学公布了该校《2014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暨 “望道计划”体验营招生简章》(面向除苏、浙、沪外的全国其他地区)。
D.据调查,2013年农民工年人均粮食需求比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分别高119.14和51.04公斤,人均日消费粮食增加20%;动态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至少有2亿农民移入城镇,粮食供求矛盾将日益加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第二个逗号改问号)B.(最后一个“,”改为“。”,并放在引号内)C.(删除书名号)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座右铭   惩前毖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宣泄   影牒机   崭露头角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部署   通缉令   既往不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蝉联   勘误表   谈笑风生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 影牒机--影碟机;C 既往不究--既往不咎;D众口烁金--众口铄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日本举行的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上,中国队的拦防难遂人意,对俄罗斯队二、四号位的强攻,三号位的高点快攻办法不多,场面显得十分被动。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某些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了人工色素,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某报认为厂家此举是“掩耳盗铃”
D.连专业课都可以不听,足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大学生的压迫之重!笔者不禁感叹:曾几何时,英语竟成了学生的重负,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
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B项中“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C项的“掩耳盗铃”固有欺骗之意,但一般是指自己欺骗自己,而文中是“广告”是欺骗消费者,可改为“此地无银三百两”。D项“曾几何时”多用于上推。曾:曾经;几何:若干、多少。才有多少时候。指时间没过多久。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与上下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2分)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______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______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_______如是之从容。

A.竟至竟会竟会
B.竟会竟至竟能

C.竟能竟会竟至
D.竟至竟能竟会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竟至”指竟然至于,竟然达到,程度比“竟会”重。“竟能”指竟然能够,出乎意料,暗含赞赏。虚词的使用选择必须用心揣摩语境的微妙变化。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和羡乎?(苏轼《赤壁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推此志也,?????????????????????。(《屈原列传》)


参考答案: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