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接受采访时称,有的地方说不能上茅台,但是不上茅台,上一瓶进口的拉菲,会比茅台贵得多。国家提倡勤俭节约,正常的消费是不反对的。茅台是知名民族品牌,作为中国人不应该抵制。(2012年3月8日《中国青年报》)
要求:根据以上新闻报道,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要求观点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茅台倒下,站起的一定是拉菲?
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
本题解析:郑重申明:网上声音,仅供参考,不代表出题人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令人遗憾的答卷》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小评论。
上海市某区为选拔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进行了严格的测试。从28000多名中学生中挑选出来的17名候选人,在时事政治、演讲、音乐、体育等各项测试中都有出色的答卷。但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状态下进行的一项测试中,却几乎“全军覆没”。美术试场门口,一把扫帚、一块脏抹布随意横在地下,17名优秀生先后从它们上面跨进跨出,没有一个人理会这有碍环境整洁的“份外事”;美术试场内,题目宣布后,考生开始削铅笔。17人中有3人把铅笔削在草稿纸上,其他人都随意削在桌上或地上,考试完毕离开试场时,只有一名学生把削下的铅笔屑用纸包好丢在废纸篓里。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我们写作的小评论主要是思想评论和文艺评论,而以前者为主。思想评论要求针对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客观情况的需要进行写作,主要评述一种现象、一种行为、一种言论等,澄清是非,解决思想问题。其写法为:揭示现象,表明看法;评判得失,分析说理;对症下药,指出方法。评论重在评,此有别于一般性议论。从供料可以看出,这些千里挑一的优秀学生,思想素质却很低。针对这种情况加以评判,指出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同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源,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生,是一种承受。承受了痛苦,就会变得坚强自信;承受了幸福,就不会被幸福淹没;承受了成功,才不会迷失方向。
人生,需要承受。承受孤独,会倍加珍惜亲情和友谊;承受责任,会体悟到诚实与崇高。
请以“承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承受
“今晚真不想回家,不回那个可怜的家!”瑛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则作文审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材料。“人生,是一种承受”分别是两段文字的首句,点出了“承受”对于“人生”的意义,所以要从“承受”与“人生”的 关系下笔。其实材料内容集中明确,从方方面面详尽地列举了承受的对象,充分阐释了承受的意义,有力地佐证了材料中的关键语句“人生,是一种承受”“人生,需要承受”,传达了人生离不开承受,要学会承受、勇于承受、善于承受这样的人生真谛。如果只偏重于“承受”种种困难、荣誉、阻碍,而没有和“人生”扯上关系,就是审题失败了。材料中列举了人生中需要承受的东西,当然角度不止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认为,放下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境界;也有人认为,不放下是一种坚守,是一种精神。
请以“放下”或“不放下”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个字。
参考答案:
例文:
放下
不只一次,在梦中看见草原,
本题解析:(60分)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
“提示语”先以梭罗的话语引出“放下”的这个主题词,然后列出两类不同的看法:一是直接认同(肯定)“放下”说法的,另一方面则是从反面,以认同“不放下”的说法来对应“放下”的观点。这实际上也为考生提示了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思考,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需要,或直接扣合梭罗的“放下”运思作文,或以认同“不放下”来表达自己的认识理解。考生可以根据提示写作,也可在提示以外,就“放下”或“不放下”的相关范畴作文章,但所写内容必须在既定文题的范围内。
“要求”明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4年是农历甲午马年,快马加鞭是常说的话语。
楠木,木质坚硬,木材名贵,生长缓慢,成为栋梁材要上百年。
上世纪民国时期去趟欧洲,坐轮船得花一个月的时间。在途中可以阅读,写家书,思乡……,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高铁,速度至少达到250公里/小时,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便捷。可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老百姓拒绝高铁,也没见得人家的日子过得有多难受。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点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参考答案:
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
众所周知,奥运会的口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作文立意从关联词、用字多少的角度看应提炼为?对生活“快与慢”的认识,并侧重于支持“慢”。
写作思路:最好要围绕其关系展开,要分析何时应该快,何时应该慢。而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一味地只谈“快”或者只谈“慢”;也不能片面、武断地否定“快”或者“慢”。当然,两者都有所涉及,不代表就是平分笔墨,要有所侧重。本材料侧重于支持“慢”。 另外,为了打开思路,不宜将“快与慢”仅仅限定为速度的快慢,而应该把它理解为一种人生的态度。
积累素材:慢工出细活。?
欲速则不达。—《论语》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