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2 19:34: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谢:道歉
B.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
C.项伯杀人,臣之活:存活,生存
D.素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项羽曰长
B.良入,具告沛公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使子婴击破沛公军
D.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具沛公言报项王
小题3:下列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为击破沛公军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
D.籍何以至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中“活”使动用法,使……活的意思。这句话是项伯杀人,我使他活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于”介词,对;后一个“于”介词,表比较。C项前一个“为”动词,作为,担任;后一个“为”介词,给,替。D项前一个“以”连词,用来;后一个“以”介词,把。B项中两个“乃”都是副词,于是,就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A项省略句;B项被动句;C项状语后置句。B项属于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2.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有删改)
【注】赡逸:shàn yì,形容诗文词采富丽,感情奔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颂一篇奏:奏章
B.至庭下曰引:拉,牵
C.喜纵横 纵横: 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D.今墓在焉:那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荐玄宗月出东山之上
B.亲调羹齐彭殇妄作
C.所业投贺知章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白长笑去扣舷歌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星而生下来的,因而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一出生
便天赋过人,十岁就通五经、贯六艺,诗笔生花,为人称道。
B.贺知章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并与其诗酒为乐;后来靠贺知章在唐玄宗面前的推荐,
李白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堂上,“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华阴县,使县宰惊愧,叩拜致歉;在
渡船上,与御史崔宗之共处,著锦袍而坐,旁若无人。这都说明李白的确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
人。
D.李白曾有恩于郭子仪,当他受永王李璘事牵连入狱时,郭子仪“请官以赎”,皇帝改判为流放夜郎。李
白晚年喜好黄、老学说,不幸的是醉酒捉月,沉水而死。
小题4:把上面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5分)
(2)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奏:进献
小题1:而,表修饰
小题1:“李白一出生便天赋过人”,说法有误,原文是“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
小题1:(1)“耻”“辄”“与”“沮”各1分,句意1分(2)“累”“游”“奇”“救”各1分,句意1分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母亲梦见长庚星就生下了他,因此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名闻天下。李白喜欢纵横之术,练习剑术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
天宝初年,李白从蜀中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本领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诗歌献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一诗时,感叹地对李白说:“你啊,是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来换酒,与李白整天为乐,还在玄宗面前推荐了李白。玄宗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献上颂文一篇,皇上很高兴,赐给他饭食,并亲手为他调匀肉汤,降旨命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诏书,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以此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每当玄宗要授官给李白时,杨贵妃总要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达,后来他恳求回乡,玄宗赏赐给他黄金,下诏让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街门,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不知道是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安禄山叛乱时,玄宗避难蜀中,永王李璘统管东南地区,李白当时高卧隐居于庐山之上,被李璘征召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李白潜逃回到彭泽。李璘失败后,李白受连累关在浔阳的监狱中。当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到这时,郭子仪向朝廷申请解除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在牛渚矶泛舟,带着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还在那里。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千余骑奔突羌贼。功未列上,坐擅离部署,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威信。博士郑宽中使行风俗,举奏尊治状,迁为东平相。
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傅相连坐。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玺书归舍,食已还。致诏后,谒见王,太傅在前说《相鼠》之诗。尊曰:“毋持布鼓⑴过雷门②!” 王怒,起入后宫。尊亦直趋出就舍。先是,王数私出入,驱驰国中,与后姬家交通。尊到官,召敕厩长:“大王当从官属,鸣和鸾乃出,自今有令驾小车,叩头争之,言相教不得。”后尊朝王,王复延请登堂。尊谓王曰:“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贵,安能勇?如尊乃勇耳。”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即好谓尊曰:“愿观相君佩刀。”尊举掖,顾谓傍侍郎:“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王情得,又雅闻尊高名,大为尊屈,酌酒具食,相对极欢。
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贵幸,专权为奸邪。元帝崩,成帝初即位,显徙为中太仆,不复典权。匡衡、张谭乃奏显旧恶,请免显等。尊于是劾奏:“丞相衡、御史大夫谭位三公,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为职。知中书谒者令显等专权擅势,纵恣不制,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阿谀曲从,无大臣辅政之义也。赦后,衡、谭举奏显,不自陈不忠之罪,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天子以新即位,重伤大臣,乃下御史丞问状。劾奏尊妄诋欺非谤赦前事,以涂污宰相,轻薄国家。有诏左迁尊为高陵令,数月,以病免。
(选自《汉书·王尊传》,有删节)
注释:①布鼓:以布作鼓,故为无声之鼓。??②雷门:会稽城的城门。上有大鼓,传说越击此鼓,声闻洛阳。王尊这样说,是对东平王太傅当面朗读《相鼠》之诗的反击。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赦,免归家会:恰逢
B.怀来徼外怀:怀柔,使……归附
C.及尊视事视事:到任办公
D.驱驰国中,与后姬家交通交通:道路相通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尊千余骑奔突羌贼 乃作《思玄赋》宣寄情志
B.蛮夷归附威信因厚赂单于,答善意
C.尊持玺书归舍,食已还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D.不以时白奏行罚,阿谀曲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小题3:下列句子,都能直接体现王尊不畏权贵品格的一组是
①尊亦直趋出就舍????????????????②尊曰:“毋持布鼓过雷门!”??
③王变色视尊,意欲格杀之???????④纵恣不制,为海内患害??
⑤卑君尊臣,非所宜称,失大臣体??⑥妄诋欺非谤赦前事,以涂污宰相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天下皆言王勇,顾但负贵,安能勇?(4分)
(2)前引佩刀视王,王欲诬相拔刀向王邪?(4分)
(3)典五常九德,以总方略、一统类、广教化、美风俗为职。(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交通”应解释为“私通”。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小题2:
试题分析:A以:动词,带领/连词,来。B其:皆为代词,他的。C乃:皆为副词,才。D而:皆为连词,却,反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小题3:
试题分析:③叙述的是东平王的行为心理,④是王尊指斥石显的话,但此时石显已失势,⑥是御史臣对王尊上书弹劾匡衡、张谭一事的错误结论:此三项均不能直接体现不畏权贵的品格。而①②是王尊面对傲慢的东平王不卑不亢的表现,⑤是王尊上书弹劾权贵匡衡、张谭的原话,故而都直接体现了王尊不畏权贵的品格。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顾”, 但是;“但”,只是;“负”,依恃。(2)“引”,拔出;“诬”,诬陷;“相”, 我。(3)“典”,主管;“总”,总揽;“广”,推广。
【参考译文】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侍奉郡中的文学官并拜他为师,研究《尚书》、《论语》,通晓大义。初元年间,因为直言进谏,被推举为虢县县令。又做护羌将军转运校尉,护送军粮的运输。后来羌人反叛,断绝转运的通道,羌兵数万围困王尊。尊带领千余骑奔驰冲突羌贼,功劳没被报到天子那里,反而被判擅离部署罪,遇大赦,被免职回家。涿郡太守徐明推荐王尊做郿县令,又升为益州刺史。王尊在任二年,怀柔外来者,异族归附于他的威信。博士郑宽中受命巡视风俗,向皇上禀报王尊治政的状况,王尊被提拔为东平相。
这时,东平王凭皇上至亲骄奢不守法度,傅相牵连得罪。到王尊任职,捧着玺书到庭中,东平王不出来受诏,王尊持玺书回到住处,吃罢饭才转到东平王府,传达诏书后,谒见东平王,太傅在前讲《相鼠》之诗,羞辱王尊。王尊说:“不要拿着用布做的鼓走过雷门!”东平王发怒,起身进入后宫。王尊也径直跑出回到住处。此前,东平王屡次私自出宫,赶着车马在都城中跑,与后姬家女子私通。王尊到官,召令养马者说:“大王出外应随从官属,使车铃响才出去,从现在起,有命令驾小车的情况,叩头劝阻,说是我规定的。”后王尊朝见王,王又迎请王尊登堂。尊对王说:“天下人都说大王您有勇气,但您只不过是自恃身份高贵罢了,哪里能说得上有勇气?像我王尊才是勇。”东平王变了脸看着王尊,意思要击杀他。就佯装好言对王尊说“:希望看一看相君佩的刀。”王尊只是抬自己的胳膊,回头对旁边的侍郎说:“让我拔出自己的佩刀给大王看,难道想要诬陷我拔刀对着大王吗?”东平王的思想被说破,又一向听说王尊的大名,很有点屈服王尊的样子,便酌酒具食,相对畅饮。
当初,中书谒者令石显被宠幸而显贵,专擅权力做了许多坏事。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刚刚登上大位,石显被调任做中太仆,不再握有大权。匡衡、张谭这才上本揭发石显过去的恶行,请求免去石显等人的职位。王尊于是上了弹劾匡衡、张谭的奏本说:“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位列三公,主管五常九德,应把总揽治国方略、统一各种规则、推广教化、美化风俗作为自己的职分。他们明明知晓中书谒者令石显等人独揽大权,恣意放纵不受节制,是天下的祸害,却不在该上奏的时候禀告皇上处罚石显,反而对他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辅政大臣的义务。皇上发布(对石显)的赦令之后,匡衡、张谭上奏举报石显,全不说自己未尽职守之罪,贬抑君上而显示自己的高明,是很不适合说的,有失做大臣的身份。”成帝因为自己刚刚登位,就有人责难、攻击大臣,于是将事情交给御史丞查问。御史丞上奏弹劾王尊肆意言说、诽谤赦前之事,是给宰相抹黑,对国家不敬。于是降下诏书将王尊贬为高陵县令,几个月后,又因病去职。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侮慢儒士。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 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执政者忌之。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撒诉于世宗。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岁丙午,世祖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节选自《元史?张特立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特立淳古,不礼之礼:礼待
B.既而拜监察御史拜:授予官职
C.易代如一易:改换
D.白首穷经穷:困厄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都表明张特立敢于直言、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其子匿他舍,捕得之???????②将军宅宁有盗羊这邪
③首言世宗诸孙不宜悠囚?????④参知政事徒兀典谄事近习
⑤养素丘园,易代如一???????⑥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特立为查盗羊者,先稳住五将军,再命人暗中搜查,抓捕了将军的儿子及家奴,最终一干人等因为是皇帝的近族得以免罪。
B.因为深受百姓爱戴,当平素瞧不起读书人的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刁难张特立时,老百姓争着把军需用品送去,这使得东帅十分惊奇。
C.担任监察御史后,张特立直言敢谏,弹劾不法权贵,受到了当权者的忌恨。
D.张特立晚年教授学生,研究探索古代圣殿,丙午年,被元世祖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元世再次 下诏书,肯定了张特立的学识和人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5分)
(2)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正确解释:寻根究源,深入研究)


本题解析:参考译文: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泰和年间考中进士,出任偃师县主簿。后来又改任宣德州司侯。宣德州内金朝皇亲国戚众多,号称难治之州。张特立上任后,都去拜访他们。有一位五将军,带着家奴掠抢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下令在村里进行大规模搜查,于是路过五将军家,张特立用温和的语言诱哄他说:“将军的家中难道会有偷羊的人吗?姑且查看一下来堵住众人的嘴。暗地里派人搜查他家的后院,查获几十只羊。于是,把将军的家奴捆绑起来关进监狱,将军的儿子躲藏到别人家里,(张特立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才得以免于死罪。豪贵之家因此变得守法起来,百姓依赖他有了安全感。
正大初年,升任洛阳令。当时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东帅纥石烈牙兀諠又轻慢读书人。适逢这支部队移防镇守陕右地区,途经洛阳,看见张特立淳朴儒雅,不礼待他,立刻责令他准备军粮器械,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按照军法惩处。洛阳百姓一向认为张特立贤明,争相把军粮器械运送到县府,东帅十分惊奇。不久被授予监察御史一职,他第一个提出金世宗的诸孙不应被关押;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皇帝的亲信,都应当罢免。当权者忌恨他。适逢平章政事白撒到陕西犒劳部队,张特立又弹劾他的部 属不守法纪。白撒向金世宗告状,说张特立所说的事情和事实不符。金世宗(实为金哀宗)饶恕了他,(张特立)于是解官回到了家乡。
张特立精通程氏易学,晚年教授学生,东平的严实常常对他以礼相敬。丙午年间,元世祖在王府接受王印,首先传旨告诉张特立说:“前朝监察御史张特立.在田园修身养性,朝代改换也始终如一,现在已年近七十,认真探究古代圣贤经典,应当赐给美名来光大内在品德,可以特别赐号为‘中庸先生’。”壬子年间,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说:“年老头白之时还在深入钻研经书,教导别人不厌倦,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这个意思。”癸丑年间,张特立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征,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荣,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①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山②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发、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③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求取,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④,弗许,曰:“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棺,则并藏焉。”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具棺椁。疾将革⑤,闻而泣曰:“昔先将军至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椑⑥,弗能易也,吾忍乎?”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⑦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传布之,毋使遂沉没也。(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流贼: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诬称。②摄山:山名,在江苏江宁县东北。③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④贰之:重抄一本成为两份。⑤革:危急。⑥亲身之椑: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好几层,棺为最里层的棺。⑦渴葬:古礼,葬期因死者的身份、地位的不同而有异。天子七月而葬,诸侯五月而葬,大夫三月而葬,士逾月而葬。未到葬期提前埋葬叫渴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文龙卒反 将:率领
B.先生则躬汲 樵:木柴
C.平生亲故,夙良材 市:购买
D.顾视从孙某,易棺 趣:催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文本相高 ②王好战,请战喻
B.①日至兹山,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②顺流东行,至于北海
C.①已市二瓮,下棺,并藏焉 ②位卑足羞,官盛近谀
D.①从孙某以书诣郡 ②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先生的父亲张可大在明朝末年曾担任登莱总兵,后来死于毛文龙反叛一事;白云先生也因为父亲卓著的战功被朝廷任命为锦衣卫千户长。
B.三楚、吴越的前朝遗老多立名义,以文章经术相互标榜,白云先生却隐居山中,闭口不谈《诗》《书》,以致来到山中的显贵都不知道山中有这么个人。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当地的后学者有所启发,守护珍藏白云先生遗留下来的丰富的著作并传布它,不要使这些著作湮灭失传。
D.文章选材详略得当,对于白云先生的身世、经历着墨不多,对白云先生著书数百卷,但不想流传于世等事件则写得较详细,这样更能突出白云先生的性格特征。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甲申,流贼陷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A
4.①甲申年,农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