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 )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 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小题1: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欲系青春”:“青春”,指春光。
B“犹自风前飘柳絮”:“犹自”,指作者自己。
C“绿满山川闻杜宇”:“杜宇”,杜鹃,传说中哀鸣啼血之鸟。
D“莫也愁人苦”:“莫”,莫非。
小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这首诗写了作者送春时的愁绪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犹自:仍然。
点评:此题最好运用代入法。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小题2:
试题分析:上片抒发对春的眷恋之情。楼外的杨柳垂下千万缕柳丝,想把春天系住,可是尽管杨柳多情,春也无意“少住”。柳絮随风,春归何处?下片描绘暮春景致,抒发伤春感怀。
点评: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客观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主观的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④绣罗襦⑤,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②叠:“蹙”字义。③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④新帖:新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于绫罗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⑤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
答: ? ?
参考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小题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小题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手法,首要分析修辞手法,“城中未”与“城外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人语”是比喻。还要分析写景的角度。本诗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等。
小题2:
试题分析:在春日的沐浴下,黄莺儿“晓来枝上千般语”(齐己《早莺》),史达祖《双双燕·咏燕》中“又软语商量不定”很可能就是受到这一句的启发而写出来的。而下句中的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也写得很有诗味,使有色有声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气息。尾联道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奇特现象。许多诗人面对名山胜景,想写诗填词,却束手无策,留下无穷的遗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⑴这首诗的首联前后两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这一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首联前一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数里外就能清晰听到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