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2 19:42: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参考答案: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深闺独处、多愁善感的美丽女性的形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春日郊外
唐 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小题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4分)
小题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对比:城内和城外的景色对比。②运用比喻:莺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分析手法,首要分析修辞手法,“城中未”与“城外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人语”是比喻。还要分析写景的角度。本诗的角度有视觉、听觉、嗅觉等。
小题2:
试题分析:在春日的沐浴下,黄莺儿“晓来枝上千般语”(齐己《早莺》),史达祖《双双燕·咏燕》中“又软语商量不定”很可能就是受到这一句的启发而写出来的。而下句中的风送药香的独特感受也写得很有诗味,使有色有声的郊外早春景象有了芳馨的气息。尾联道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奇特现象。许多诗人面对名山胜景,想写诗填词,却束手无策,留下无穷的遗恨。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⑴这首诗的首联前后两句各从什么角度描写?这一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首联前一句,从听觉角度描写数里外就能清晰听到水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棉衣。
(1 )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 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8分)
蝶恋花 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小题1:下列对作品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欲系青春”:“青春”,指春光。
B“犹自风前飘柳絮”:“犹自”,指作者自己。
C“绿满山川闻杜宇”:“杜宇”,杜鹃,传说中哀鸣啼血之鸟。
D“莫也愁人苦”:“莫”,莫非。
小题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这首诗写了作者送春时的愁绪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犹自:仍然。
点评:此题最好运用代入法。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小题2:
试题分析:上片抒发对春的眷恋之情。楼外的杨柳垂下千万缕柳丝,想把春天系住,可是尽管杨柳多情,春也无意“少住”。柳絮随风,春归何处?下片描绘暮春景致,抒发伤春感怀。
点评: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 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客观的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主观的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具体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①重叠②金③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④绣罗襦⑤,双双金鹧鸪。
【注】①小山:晚唐五代眉妆的名目,为“十眉”(十种眉妆)中的一种样式。②叠:“蹙”字义。③金:唐时妇女眉际妆饰的“额黄”。④新帖:新鲜的花样子,用纸剪成画样,贴于绫罗之上,作为刺绣的蓝本。⑤罗襦:绫罗缝制的短袄。
这首词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形象? ????
答:                     ? ?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