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六)
2017-03-02 19:53:3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划线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4分)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在历代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生与死是最丰富、最悲壮、最动情的话题。人世间的所有悲欢冷暖和人生的全部感悟,尽皆包含其中。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难”的豪迈悲壮,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断肠凄婉,
?????????????????????????????????????????????????????????????????????????


参考答案:示例: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有“捐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先分析所给例句的形:引用诗句并概括对其的感悟。其次求其神:诗句是关于生死的感悟。
点评:句子的仿写求得形似应该说并不难,难的是做到神似。对此,要加强对句子仿写题目的审题,这一点很关键。因为这类题,句子仿写的要求与限制往往是隐性的,它常隐含中所给句子的前后或句子中。本题中它的一些要求与限制就隐含在语段中:首先是文学作品,内容是关乎生与死的,是以悲欢冷暖和人生的感悟的。不弄清楚这些,所写出来的句子,就很难做到神似。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俨然 委屈求全 环佩 飞端瀑流争喧豗
B.骐骥 放诞无礼 巉岩 巫山巫峡气潇森
C.驯熟 渚清沙白 伶俐 小弦切切如丝语
D.杜撰 潦倒不堪 寒喧 空闻虎旅传霄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从少儿台的“小主人论坛”,到福建电视台周末版的“校园频道”节目,都主持得很有品位、独具个性。但思路升入高一级后,遇到了一个难解之题。
B.调动一切财政手段,力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积极抢抓政策机遇,加快推进财源结构调整,积蓄财政发展后劲;坚持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C.林兆华在80年代初期至中期与剧作家高行健的合作《绝对信号》(1982)《车站》(1983)《野人》(1985)引发中国80年代的实验戏剧风潮。
D.如果按照社会阶层来划分,可以把自杀人群的身份划分为:弱势人群、主流人群和精英人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补语位置上的短语不能用顿号,改为逗号;C书名后有气括号,因此书与书之间要打顿号;D句中不具备用冒号提示,删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天清晨,我又到树林里散步,和我患同一种病症的史同志手里拿着一支猎枪,正在瞄准树上的小鸟。
B.她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姿,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隐藏了那两条玉臂。
C.一方面极光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有关。
D.时间膨胀不仅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它也是一种时间旅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一方面”应该放在主语“极光”之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迁徙愆期提心掉胆不记前嫌
B.搅和精典旁征博引一诺千斤
C.沧桑琼浆如雷贯耳耳根清净
D.撕杀诚恳攻城掠地豆蔻年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C (A掉—吊,记—计; B 精—经,斤—金;D撕—厮)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分析综合》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