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从军行??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22.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
23.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
???????????????????????????????????????????????????????????????????????????????
参考答案:22.陈诗中的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过香积寺????[唐·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的意境。
参考答案:咽?冷 (各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和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仙吕·后庭花
赵孟頫
清溪一叶舟,
芙蓉两岸秋。
采菱谁家女,
歌声起暮鸥。
乱云愁,
满头风雨,
戴荷叶归去休。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赵孟頫,以书法、绘画名满天下。他是宋室宗亲,后仕元朝。
1.后人评《仙吕·后庭花》:“此曲是以唐诗手法写得,通篇写景,不着情语,然而情藏景中。” 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此曲是如何以景写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分析此曲的思想感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曲的前四句,通过“清溪”“芙蓉”“采菱女”“歌声”等景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注:①柬:给……信札。②何事句: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闲置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③“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均用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
(1)这首诗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些比喻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3分)
(2)“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个名句人们传诵了三百多年,今天甚至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标题。请你从诗句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角度谈谈它广为传诵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诗通过“秋扇”“骊山语”“夜雨霖铃”“比翼连枝”这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