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毛遂自荐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1)脱而出。非特其未见而已。”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毛遂自荐于平原君(??????? )???(2)使遂蚤得处囊中(??????? )
小题2:出自这篇文章的两个成语是(2分)
小题3:你如何看待毛遂"自荐"(2分)
2、阅读题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严光传
范晔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
A.乃令以物色访之 物色:指形貌
B.区区欲即诣造 诣:前往,去
C.陛下差增于往差:相差很多
D.阿谀顺旨要领绝领:脖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4分)
A.光以足加帝腹上 盖以此得名也
B.愿因日暮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C.于是升舆叹息而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乃投札与之 而有万尺之势
小题3:下列各项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
翻译: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小车,拿了厚重的礼物,派使者聘请严光。
B.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
翻译:严子陵说话太咄咄逼人了,难道就不能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吗?
C.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翻译: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皇帝的御座,情势很紧急。
D.霸得书,封奏之。
翻译:侯霸收到回信,封好转呈给皇上。
小题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严光淡泊名利的一组是(4分)
①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②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③复特征,不至? ④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⑤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严光是光武帝的少年同学,有学问,有才干,但淡泊名利,决不阿谀奉承,在光武帝即位后,就改名换姓,隐居富春山。
B.光武帝对严光的才干和品质非常了解,所以对于严光的不拘礼节和恃才傲物,他丝毫也不计较,可见他的宽宏大量。
C.在文中,和严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侯霸,他自称公务繁忙,要严光去拜见他,得了严光斥责他的信,又赶快禀奏光武帝,想在光武帝前败坏严光的名声,可见此人的骄矜傲慢和阿谀奉承。
D.严光用“巢父洗耳”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不愿入官场,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武帝只能无奈地登上车,叹息着离开。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B、恭而无礼则劳(劳累、辛苦)
C、小人之过必文(掩饰)
D、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5分)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以拒义师。会久雨粮尽,高祖与裴寂议且还太原,以图后举。太宗曰:“本兴大义,以就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休。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八月已卯,雨霁,高祖引师趣霍邑。太宗自南原率二骑驰下峻坂,冲断其军,引兵奋击,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遂斩之,平霍邑。
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高祖称善。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义宁元年十二月,复为右元帅,总兵十万,徇东都。及将旋,谓左右曰:“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俄而隋将段达率万余人自后而至,度三王陵,发伏击之,段达大败。高祖受禅,拜尚书令,进封秦王。
武德元年九月,太宗又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既而诸将奉贺,因问曰:“始大王野战破贼,其主尚保坚城;王无攻具,轻骑腾逐,不待步兵,径薄城下,咸疑不克,而竟下之,何也?”太宗曰:“此以权道迫之,使其计不暇发,以故克也。若不急蹑,还走投城,仁果收而抚之,则便未可得矣。此可谓成算,诸君尽不见耶!”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节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诎己从谏,仁心爱人。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王并,而称极治之时。
(北宋曾巩《唐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引师趣霍邑趣:开往
B.贼众大败,各舍仗而走仗:兵器
C.悬门发,老生引绳欲上发:拿出
D.及将旋,谓左右曰旋:凯旋
小题2:下列各项都表明李世民“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②折节下士,推财养客
③关中豪杰争走赴义???????????????????④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⑤冲断其军,引兵奋击?????????????????⑥为元师以击仁果,仁果请降
⑦贼见吾还,必相追蹑,设三伏以待之???⑧诸将曰:“此非凡人所能及也。”
A.①⑤⑦
B.①②④
C.②⑥⑧
D.③⑦⑧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李世民善于收买人心,十八岁时就领导了李氏集团推翻隋朝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显示了卓越的才能。
B.在战争中,李世民善于分析敌情,恰当部署,抓住了敌人的要害,速战速决,出奇制胜,凭借突出的才能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钦佩。
C.选文赞美了李世民青年时期的英雄事迹;曾巩的评论强调了唐太宗是唐朝所有的皇帝中最突出的,其治国状况也是最隆盛清明的。
D.曾巩在评论对李世民推崇备至,认为古代的帝王是圣明的,而唐太宗的功绩与他们相比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3分)
(2)代隋者唐,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之为君也。(3分)
5、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居是州,恒惴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