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①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论语·里仁第四6》)
冉求曰:“非不说②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③。” (《论语·雍也第六12》)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第七30》)
【注释】 ①尚:超过。(2)说:音yuè,同悦。喜欢,爱慕。 (3)女:同“汝”。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不仁者”只是不干坏事;“好仁者”不仅不干坏事,还要去做好事。孔子说,这两种人我都没见到。
B.孔子认为,行仁德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只要你想做,都能做得到,并非要你有多大的力量。
C.冉求在一些事情上没有完全按照孔子所教的道去行事,却推说力量不够,孔子严厉地批评他半途而废。
D.孔子认为,仁德并不遥远,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人如能真心向善,并付诸行动,就会有高尚的仁德。
【小题2】在现实生活中,想成就仁德的不少,但真正能如愿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C
【小题2】孔子认为,修养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孔子不是“批评他半途而废”,而是批评他画地自限,不想前进。孔子并没有责备那些因力量不足导致“中途而废”的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对于该题型,一般情况下都是选“不正确”的一项,因此该题中的选项对理解文章有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学们遇到难以理解的部分,可以参照本题的选项进行分析。不过也有该题这样的选择“正确”的,所以同学们首先要先看清楚题干。
【小题2】
试题分析:孔子认为“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可见,孔子认为: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题文】下面文学文化常识,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曹雪芹,名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三国演义》中“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刘备为什么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2)“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说的是《红楼梦》哪个人物?她最终命运如何?请简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曹操下令让刘备讨伐袁 术,张飞表示不饮酒、不打军士,刘备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的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觉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1.对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认为,无法生存的人再也看不到他所讨厌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B.“也还都不错”其实是反语,表达了“我”?沉痛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C.“我”认为无聊的人苟活世上实在可悲,表达了“我”对庸众的不满。
D.祥林嫂厌生向死,倒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表达了“我”自我开脱的态度。
2.对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物设置活动的背景,表现了“我”即将离开鲁镇时内心舒畅的心情。
B.雪的瑟瑟有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祥林嫂死去之夜凄凉的气氛。
C.长夜沉寂寒冷,灯色昏黄微弱,更衬托了“我“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哀悯。
D.和开头写景相照应,在极冷寂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叙写。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3)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6)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7)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8)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9)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1) 长太息以掩涕兮
(2)三顾频繁天下计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