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下列四个句子,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大王见臣列观?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③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
B.①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
C.②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小题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小题4: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凭着他们的深入思考,因而无处不到过。
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C.是因为他们深入探究,处处思考问题。
D.凭着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精神,无所不在。
小题5: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2、单选题 “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执其手而与之谋 ????
B.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
C.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
D.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
3、阅读题 尊 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欲霸王者托于贤
B.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C.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D.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土,故走来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束涧下流,夹峙如门??????峙:耸立。??
B.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启:开启。??
C.初觅炬倩导,亦俱以炬应??倩:依靠。??
D.樵者腰镰,耕者荷锄??????荷:背、抗。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
①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②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③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⑤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⑥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则尽其天年人皆得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除:治,整理
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C.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匿:藏,躲藏
D.按诛五人按:斩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B.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佯狂不知所之者呼中丞之名而詈之
D.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疾病而死其:指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
B.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其:指毛一鹭。
C.敛赀财以送其行其:指五义士。
D.发其志士之悲哉其:指豪杰之流。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四段文字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五义士慷慨就义时的从容,表现了舍生取义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本色,突出了他们嫉恶如仇的高贵品质。
B.作者在这篇碑记中记述和歌颂了苏州市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周顺昌等五位烈士仗义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
C.在第六段中,作者用假设句意在从反面点明五义士为义而死重于泰山的可贵。
D.本文巧妙地运用对比,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有很强的感染力。
小题5: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3分)
②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