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3-02 20:33: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成为当务之急。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C.可以说,散文如果既接近了感觉,又贴近了直接的现实,直抵了事物的本质,我们就很容易窥见这种文字背后掩藏的那种更深的生存智慧和写作智慧。
D.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选项A,语序不当,应是“如何保留下艳丽的秦俑彩绘成为当务之急”;选项B,成分(谓语)残缺,“使用效率”前加“提高”;选项C,语序不当,整个句子前面的主语是“散文”。后面的主语是“我们”,主语不同,关联词语应在主语之前,“如果”放在“散文”前面。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将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保持句式一致,连贯流畅。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自古以来,就有着许多的传世之作流传至今。许多诗人,我们知之甚深,许多名句,我们耳熟能详: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显示了一种蔑视权贵的高傲;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一种漂泊沦落的落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有了这些诗人,有了这些名句,我国的诗歌文化,才散发出璀璨的光辉。


参考答案:例: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一种清新幽静的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经过一系列整顿,社会治安得到良好保障,犯罪率明显下降,老百姓对政府工作非常满意,我们小区也像过去那样安之若素了。
C.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用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和法理依据,变本加厉地驳斥了日本代表关于钓鱼岛的谬论,重申了中国的严正立场。
D.有的官员弊案缠身,为了转移公众视线,就会时不时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挖空心思地为自己开脱罪责,以此来逃脱法律的制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D? (A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B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此处语境不符,“像过去那样”与“若素”重复)C指情况发展比本来更严重)
点评: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还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来帮助我们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小题1:下列对《复活》故事情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两项是(  )(  )
A.法庭审判马斯洛娃的案子。副检察官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马斯洛娃有罪。根据陪审员的决定得出的结论是:马斯洛娃没有盗窃,没有抢劫,却无缘无故毒死了一个人。庭长认为这个结论很荒唐,但严厉的法官一定要判马斯洛娃有罪,庭长怕耽误约会,便匆忙结案,宣判马斯洛娃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B.聂赫留朵夫曾经找副省长马斯连尼科夫,请他开了一张不限时的探监许可证。后来又去找马斯连尼科夫,请他帮忙解决两件事:一是把马斯洛娃转到医院,二是因为身份证问题被关押的一百三十人的事。副省长答应把马斯洛娃转到医院,但对于那被关押的一百三十人的事表示无能为力。
C.马斯洛娃那批犯人将从监狱里被押解到火车站。聂赫留朵夫收拾好行李提前到监狱牢房,见到了马斯洛娃,当面问了她情况。他跟着犯人队伍前往火车站,看到因天气炎热,有的犯人中暑倒毙了。聂赫留朵夫见到在火车车厢里的马斯洛娃,了解了她以及犯人们恶劣的处境,就去向押解人员求情。
D.聂赫留朵夫去将军家赴宴。席间,聂赫留朵夫再次要求探监,将军皱着眉头不说话,恰好,有个英国客人提出想参观监狱。将军就开了通行证,说聂赫留朵夫可以陪同英国人一起去。晚上,聂赫留朵夫告别了主人一家,就怀着去履行一项不愉快的义务的沉重心情,跟着英国人前往监狱 。
E.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而又意志力极强的人。他大学毕业后,加入民粹派,任过乡村教师,向学生和农民宣传他认为正确的东西,批驳他认为谬误的东西。为此,他被捕了。在监狱中,西蒙松注意到马斯洛娃的与众不同,在去服刑地的途中爱上了她。他想减轻她的苦难,决定与她结婚,并打算要求调到马斯洛娃的监禁地点。
小题2:自从马丝洛娃被判罪,人生陷入低谷后,聂赫留朵夫多次帮助她改善处境。请简述其中最重要的三次。(字数在100字左右)(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C
小题1:三次是:一,通过副省长把


本题解析:
小题1:B项,这两件事副省长都答应去办;C项,他提前到监狱大门口见到了马斯洛娃,被禁止与她交谈。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 A.拘束 藤椅 惶恐 不近人情
B.颔首 干躁 嚣张 梳头擦粉
C.分辨 惊讶 服侍 浓装艳抹
D.咳嗽 颧骨 半响 扭扭捏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标点符号的使..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