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成也国亡,败也国亡。越王勾践会稽山败于夫差,两年时间,勾践含污忍垢,居石屋为夫差精心养马,甚至亲尝夫差粪便识其病情,赚得夫差信任。归国后,卧薪尝胆,亲近百姓,拉帮结派,日夜操劳,寝食不安,完成了十年生聚,十生教训,宝剑一挥,兵民争先,终于洗雪大辱,灭亡吴国,成就了一方霸业。勾践集复国兴邦智慧与归附人心才情于一身,倒是因国亡国复而名垂青史。
A.含污忍垢
B.拉帮结派
C.寝食不安
D.名垂青史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含污忍垢:忍受屈辱。B、拉帮结派: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不合语境。?? C、寝食不安: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D、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4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2分)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2分)
参考答案:
(1)《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是清代山东文学家。(或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中提取要点的能力,本题可以采取分层提取法,可先从语段的内在层次中寻找出主要信息,找出概括的区域,再根据所配分值划分层次,即这一区域从哪些方面陈述的,然后做出最为精当的概括。本文段共六句话,第一二句写了蒲松龄的名号、籍贯、身份。第三四五句写他入仕不成,创作《聊斋志异》。第六句写他的小说《聊斋志异》的成就。那么蒲松龄的身份可到第一二句中归纳概括为“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在字数限制的范围之类可尽可能地将信息补充得更具体。而他的成就则从第六句中加以归纳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20多种译本”,“文言小说圣手”是对蒲松龄身份的具体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题文】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横线处。(5分)
①地处万仞山丛中的徽州人,热情奔放,天生就有一种文化的饥渴症。
②山越人粗犷的性情,萌发了最原始的“傩”。傩的特点是自娱自乐,只舞不歌,动作简单,带上假面俱,意在驱神镇魔。
③傩戏,依托着庙会平台发展,而“罚戏”则成为一种奇特的民间风俗。
④中原人迁徙到新安后,傩逐渐演变为边歌边舞的徽州傩,后又脱变为有情节有演员的傩戏。
⑤徽州人祭祖庙会多喜热闹隆重,以求达到与祖宗同乐,“戏”成了必不可少的项目。
参考答案:【答案】③①⑤②④(错1个扣2分,错两个则不给分)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③是总领句,应放在开头部分;“①⑤”都是谈“徽州人”,而且①是总体情况,⑤是祭祖庙会,由大到小,所以①在前,⑤在后;②谈的是“傩”的产生,④谈的是“傩” 演变为“傩戏”的过程,所以②④排在一起。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 句子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的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B.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如何在肯定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平均都”“以上”矛盾)B“有人”与“陆续”矛盾)C(否定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2012年5月17日,高二19班举行了“网络使人们亲近还是疏远”的辩论会,请你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或反方拟写辩词。要求:观点鲜明,具有说服力,言之成理,15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如果为正方写则要举出实例表现网络给人类带来的便捷,如缩短了距离,拉近了关系,沟通起来更方便了等,如果为反方写,则可举事例说明网络使人陷入一种不负责的虚幻的境界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