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小题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
C.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
D.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论:判罪
小题2:选出句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欲因此时降武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若知我不降明君既若见录
C.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D.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3:选出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苏武传》生动刻画了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一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B.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选文中写了两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
C.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手段卑鄙,态度傲慢,苏武对其威逼“不动”,对其利诱则“不应”,表现对其为人的鄙夷。当他说出“与君为兄弟”的话后,苏武终于忍无可忍,“骂律”,自始至终都以强硬的姿态抵抗。
D.选文中环境及细节的描写突出了人物形象。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煴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每一个动作发出者的性格特点。
小题4: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阴”作“相与谋”的状语,是“暗中、私下里”的意思。
点评:词类活用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判定词类活用的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介词,趁机/介词,通过;B项:代词,你/代词,我;C项:连词,即使;D项:介词,凭,凭借/连词,来,用来。
点评:首先得根据加点词语前后的词语来来推断它的词性,然后再根据句间关系推断其表达的意义。如果不注意上下词语或上下句的意义和分句音的关系,就易出错。
小题3:试题分析:“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出每一个动作发出者的性格特点。”错,其不是表现每一个动作发出性格特点,而是充分衬托出苏的铮铮铁骨和崇高的情操。
点评:对这类题,命题者一般把阅读材料整体切分为几个方面,然后以此为切入点来设置选项;在错误选项的设置上,为了增强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往往在大体正确的文意概括和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地方,将测试点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变化上。因为选项里所说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移花接木、张冠李戴而隐含错误,所以,不细心推敲就很难发现。因此,做这类题应格外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字。
小题4:试题分析:这几句的翻译要注意句式,把握句式的特点。一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为定语后置句,译为“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二句中有两个句式,一是“汝为人臣子”为判断句,你是汉朝的大臣。二是“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即“以何见汝为”,要见你干什么呢?除此外,还要注意几个关键词:因,趁机;答,回报;畔,通“叛”,背叛。
点评:本题的翻译,涉及到几个文言句式,翻译时必须体现出这种句式的特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为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这四种句式。复习中应注意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通过自己造句来加强和熟练。在这几种句式中,特别要注意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倒装句中特别注意宾语前置句和定语后置句。另外,固定句式也需要积累一些。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当抗行——抗:抵挡。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D
4.(1)王羲之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
B.日以尽矣(表修饰)
C.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
D.以次进(介词,按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者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小题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者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晏子说:)“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擅长偷东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略
试题分析:
小题2: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各句中加粗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