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3-02 21:28: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依据已有文字的内容和句式,在横线上补写句子,使之契合原文的旨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老时却因岁月易逝而感伤;年轻时总认为人生应该轰轰烈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时常跟父母对着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时角色如同演戏的,年老时位置常在观众席。


参考答案:示例:年轻时总为日子难熬发愁??? 年老时才知道生活本来平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每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 夫晋,何厌之有②大王来何操
C.① 取之百金② 卫士仆地
D.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② 具告以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常用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弄巧成拙?独出心裁?呕心沥血?既往不究
B.轻歌曼舞?明辨是非?寥寥无几?相形见拙
A.开源截流 ?按部就班?不徇私情?矫揉造作
D.伸张正义?直截了当?山清水秀?川流不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既往不咎 相形见绌 开源节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有错的一组是
A.清幽(秀丽而幽静)隐约其词(言辞含糊)
紧俏(销路好,供不应求)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B.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生吞活剥(生硬的接受或机械地搬用)
攀比(援引事例比附)陈词滥调(陈旧而不切合实际的话)
C.失足(比喻人堕落或犯严重错误)瞬息万变(形容极端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释怀(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消除)棋逢对手(比喻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D.极致(精致、精美)锱铢必较(对很细小事情也认真负责)
景慕(景仰)                          愁云惨雾(形容使人感到愁闷凄惨的景象或气氛)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极致,最高的造诣、最佳的境界。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B.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就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研讨。
C.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使记者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
D.《包身工》之所以具有如此的震撼力,主要是在于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毫不畏惧的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造成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A “防止不再发生”错用否定;C成分残缺,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D句式杂糅。
点评:辨析并修改病句,首先要要认识并把握病句的类型。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病句的类型做了说明,它们分别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述不当、不合逻辑。因此在复习时,首先要参照《考试说明》中对病句的六种考查类别,并结合具体例句,加深对各种病句特征的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