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①,论功还欲请长缨②。
[注]①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他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后终以功封定远侯。②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王所杀,年仅二十余。
【小题1】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4分)
【小题2】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军容严整;山川险要;景色壮伟;防守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惊”的意思是震惊,震撼,客子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家大营中,笳鼓声声,震天动地;边塞地区万里寒光,积雪连绵,曙色朦胧,旌旗高高飘扬;虽然烽火连天,但汉家大营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使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全诗扣“望”字展开,前三联写“望”中所见,首联起句“燕台”,是“望”的出发点,二句写凭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朝将士的座座军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改写。(15分)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要求:(1)将这首诗歌改写成情景交融的短文,200字左右。(2)用第一人称,要有恰当的情景描写。
参考答案:春天的早晨,天空中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辞别了好友汪伦,登上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段。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6分)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小题1: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孟诗?????????????????????????????,张诗???????????????????????????????。(2分)
小题2:简要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孟诗自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重点分析诗人的态度,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从诗歌题目和注释中获得诗歌写作背景,然后,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诗人态度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两首诗歌都是写寒食节的,孟诗表现的是诗人远在他乡过寒食节,因为贫穷,所以往往不生烟火,并只是单独为了纪念介子推,所以,有自嘲的意思。张诗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献给太守,故意自惭、乞怜。孟诗表现出了做人的气节,张诗表现出了献媚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特点,大都以修辞手法,描写等为主。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孟诗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景物描写“二月江南花满枝”以江南的春意来反衬自己的哀愁;张诗运用了“三径苔荒一钓船”,以凄凉的景物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哀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小题1:请写出诗中反映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的两个词语。( 2 分)
?????????????????????????????
小题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 “碎铁衣”、“数重围”、 “独(领)”(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
小题2: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点评:第一个问题类似于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只是较为简单一些,只是找出来就行了,不用分析。不过这也考查了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属于人物形象题,这“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就是这样艰苦的战争里,老将军却“独”领着千骑残兵回来,更体现了老将军的英雄气概。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这支曲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地行,车儿快快地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A.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B.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想使疏林挂住斜阳也是枉然,用客观事物衬托远行人情意浅薄,难以挽留。
C.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跟随。曲词真实、细腻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离别之苦。
D.莺莺因将与张生分别而消瘦。虽然高度夸张,却准确地写出了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的状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远行人情意浅薄,难以挽留”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