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3-02 21:34: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①,论功还欲请长缨②。
[注]①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他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后终以功封定远侯。②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王所杀,年仅二十余。
【小题1】从全诗看,“客心惊”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回答。(4分)
                                                                            
                                                                            
【小题2】全诗紧扣“望”字展开,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军容严整;山川险要;景色壮伟;防守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惊”的意思是震惊,震撼,客子为边塞豪壮的景象而“惊”:汉家大营中,笳鼓声声,震天动地;边塞地区万里寒光,积雪连绵,曙色朦胧,旌旗高高飘扬;虽然烽火连天,但汉家大营稳如磐石,异常雄壮。这一切,使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灵震撼。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试题分析:全诗扣“望”字展开,前三联写“望”中所见,首联起句“燕台”,是“望”的出发点,二句写凭高远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唐朝将士的座座军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按要求改写。(15分)
赠汪伦
(唐)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要求:(1)将这首诗歌改写成情景交融的短文,200字左右。(2)用第一人称,要有恰当的情景描写。


参考答案:春天的早晨,天空中万里无云,阳光明媚,我辞别了好友汪伦,登上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段。改写古诗,要做到“三要:1、要理解古诗的意境,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2、要把握古诗的原意,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3、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6分)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小题1: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孟诗?????????????????????????????,张诗???????????????????????????????。(2分)
小题2:简要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孟诗自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重点分析诗人的态度,要在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的基础上,从诗歌题目和注释中获得诗歌写作背景,然后,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诗人态度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两首诗歌都是写寒食节的,孟诗表现的是诗人远在他乡过寒食节,因为贫穷,所以往往不生烟火,并只是单独为了纪念介子推,所以,有自嘲的意思。张诗写作的目的是为了献给太守,故意自惭、乞怜。孟诗表现出了做人的气节,张诗表现出了献媚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特点,大都以修辞手法,描写等为主。在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判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如孟诗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景物描写“二月江南花满枝”以江南的春意来反衬自己的哀愁;张诗运用了“三径苔荒一钓船”,以凄凉的景物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哀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小题1:请写出诗中反映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的两个词语。( 2 分)
?????????????????????????????
小题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2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 “碎铁衣”、“数重围”、 “独(领)”(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时间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眼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
小题2: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敌人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点评:第一个问题类似于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只是较为简单一些,只是找出来就行了,不用分析。不过这也考查了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第二个问题属于人物形象题,这“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就是这样艰苦的战争里,老将军却“独”领着千骑残兵回来,更体现了老将军的英雄气概。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这支曲子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地行,车儿快快地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A.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抒情写意,从不同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B.柳丝虽长,却难系住远行人的马,想使疏林挂住斜阳也是枉然,用客观事物衬托远行人情意浅薄,难以挽留。
C.张生骑马在前,因依恋而慢慢地走;莺莺坐车在后,因难舍而紧紧跟随。曲词真实、细腻地写出了人物内心的离别之苦。
D.莺莺因将与张生分别而消瘦。虽然高度夸张,却准确地写出了莺莺在感情折磨下身心交瘁的状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远行人情意浅薄,难以挽留”错。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