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2017-03-02 21:46: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句中加点词的运用解释正确的一种
A.句中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B.加点词的意义都不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C.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语汇丰富。
D.加点词的意义都一样,体现了作者用词富于变化,避免雷同,读来无呆板之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贾谊用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讲究铺张。A项理解有误,B、C两项理解不全面。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为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创作的艺术典范。人物形象的对照,又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爱斯梅拉达的美丽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与弗比斯的薄情,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A.无愧真谛衷情
B.无愧精髓钟情

C.不愧精髓钟情
D.不愧真谛衷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 该是很够了。?????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A.也许毕竟甚至然而
B.即使毕竟还有然而

C.也许但是还有而且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第一层是假设、让步,选“即使”;第二层是转折;第三、四层是递进。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亦与他处不同
B.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C.①汝殁以六月二日②且硕茂,早实以蕃
D.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①与:动词,亲附、亲近;连词,和。B.①其:副词,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语气助词,表揣测。C.①以:介词,在;连词,表并列,而且。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式接孩子”的场景每天都会在不同城市、不同学校的门口上演,众多家长在孩子放学的时间都聚集到学校门口,你拥我挤互不相让。
B.有家长认为,部分药品标有按照体重服药的公式,一推算就知道孩子吃多少药了,殊不知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C.当班主任宣布本周班队活动到校外野炊的决定后,全班同学无不拍手称快,掌声、笑声淹没了班主任的说话声,整个教室仿佛沸腾了。
D.莫言打动诺奖评委的,是他整体的写作态度、精神和质量,是作为中国作家一以贯之地对中国这片土地以及人的灵魂状态的一种探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C(A“上演”本义是“演出;放映”,句中是比喻用法。B“殊不知”是“竟然不知道”的意思。C“拍手称快”是贬义词,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D“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