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3-02 21:55: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血的故事
林海音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你就拿眼盯着看!”有人插嘴。
  “不错,我盯着她那会说话的眼睛,淘气的鼻子,甜蜜的小嘴儿……”
  “结果认识了没有?”
  “我们当然有机会认识啦!日子一久,我们就坠入情网了,互订终身。热带的小姐,实在另有她们可爱之处。”
  “台湾小姐?”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是位台湾小姐。
  “糟糕的就在秀鸾是台湾小姐。”彭先生接着说。
  “我知道,一定是聘金的问题。”有人说。
  彭先生悠然地吸着烟,摇摇头:“是我那位老丈人的问题!”
  “我那老丈人真是铁打的心肠,任凭秀鸾怎么哀求,就是不许她嫁给我。”
  “他认准了‘外省郎’没好的。秀鸾跟她爸说,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老头子也说,你要嫁给那小子,我只当你死了。结果,秀鸾还是投进了我的怀抱。”
  “但是关于你丈母娘的AB型呢?”这时钱太太又想起了这件事。
  大家笑起来了,彭先生接着讲:
  “我是很乐观的,我总以为我们结婚以后,一定会把我们翁婿之间的关系慢慢调整过来。可是一年下来,我的愿望始终就没实现,有时看着秀鸾挺着大肚子进去,就让我风里雨里站在门口,我真想冲进去。可是我心疼秀鸾,到底还是忍住了。”
  “真惨!”林太太不胜唏嘘。
  “倒是我那丈母娘会偷偷出来塞给我点心什么的。”
  “有一天我独个儿上了老丈人家的门儿喽!”
  “好大胆子!”有位先生插嘴。
  “你以为我上门找打架哪,我是报告秀鸾入院待产的消息去了。大胖儿子生下了,算是又见了一代,可是我们的情形并未见好转,老丈人在他女儿面前连半个字都没问过我。”
  “迭格【注】老泰山凶得来!”
  “硬是要不得!”
  “有一天,”这段回忆大概很有趣,彭先生自己也未语先笑了,“秀鸾匆匆忙忙回来了,慌慌张张地说:‘爸爸病了!’‘什么病呀?’‘肠子!肠子要剪断!快走。’唉!我那铁石心肠的老丈人呀!也有一天柔肠寸断了!
  大家听到这里哄然大笑。林太太说:“彭先生,你解恨了,是不是?”
  “不敢!”彭先生虽然这么说,可是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轻松。“秀鸾说爸爸需要输血,但秀鸾是A型,小舅子是B型,丈母娘是AB型……”
  “他们都不能给病人输血,买血要五百块钱100毫升,共需300毫升一千五,秀鸾母女在着急。我对秀鸾说:‘这样说来,爸爸是O血型的喽?’秀鸾点点头。我说:‘你何必着急呢!现成的大血人在这儿哪!我也是O型的呀!’
  “第二天,我那干巴巴的老丈人,一把拉住我的手,‘你金家伙!你金家伙!’……”
  “你金家伙?是日本话,还是骂人的话?”
  “‘你金家伙’,台湾话‘你真正好’也!我们爷儿俩的手紧紧地握着,两股热流交会,一切嫌隙都被血般的事实给溶化了!”彭先生说到这里,向张医师挤了一下眼,微笑着,“所以,我要奉劝诸位,血型不可不验,它实在有意想不到的妙用!”
  故事讲完了,大家觉得非常有趣,林先生首先说:“血型不可不验,明天就去验。张医师,先给我挂个号。”
  “对!对!血型不可不验。”大家同声地说。(有删改)
  【注】迭格:吴方言,意为“这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张医师紧接过彭先生的话,让彭先生讲述自己的恋爱悲喜剧,因为他事先知道彭先生的爱情故事很是生动曲折。
B、台湾姑娘秀鸾与彭先生相爱,却遭到了她父亲的反对。为了捍卫爱情,她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
C、“铁石心肠”的老丈人有一天“柔肠寸断”,这是他改变对女婿态度的起因,而这一情节设计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D、这篇小说借助人物之间的对话,讲述了一个与血型有些关系的婚恋故事;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内在意蕴。
E、这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南腔北调的外省人在台湾的爱情故事。小说带有浓郁的台湾风情,文笔诙谐而又细腻。
2、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的题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内容是围绕血型而展开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巴金的《雨》,完成下面题。
  ①窗外露台上正摊开一片阳光,我抬起头还可以看见屋瓦上的一段蔚蓝天。好些日子没有见到这样晴朗的天气了。早晨我站在露台上昂头接受最初的阳光,我觉得我的身子一下就变得十分轻快似的。我想起了那个意大利朋友的故事。
  ②路易居·发布里在几年前病逝的时候,不过四十几岁。他是意大利的亡命者,也是独裁者墨索里尼的不能和解的敌人。他想不到他没有看见自由的意大利,在那样轻的年纪.就永闭了眼睛。1927年春天在那个多雨的巴黎城里,某一个早上阳光照进了他的房间,他特别高兴地指着阳光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可喜的事。我了解他的l心情,他是南欧的人,是从阳光常照的意大利来的。见到在巴黎的春天里少见的日光,他又想起故乡的蓝天了。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能够看见。
  ③我也像发布里那样地热爱阳光。但有时我也酷爱阴雨。
  ④十几年来,不打伞在雨下走路,这样的事在我不知有过多少次。就是在1927年当发布里抱怨巴黎缺少阳光的时候,我还时常冒着微雨,在黄昏、在夜晚走到国葬院前面卢骚的像脚下,向那个被称为“18世纪世界的良心。”的巨人吐露一个年轻异邦人的痛苦的胸怀。
  ⑤我有一个应当说是不健全的性格。我常常吞下许多火种在肚里,我却还想保持。心境的和平。有时火种在我的腹内燃烧起来。我受不住熬煎。我预感到一个可怕的爆发。为了浇熄这心火,我常常光着头走入雨湿的街道,让冰凉的雨洗我的烧脸。
  ⑥水滴从头发间沿着我的脸颊流下来,雨点弄污了我的眼镜片。我的衣服渐渐地湿了。出现在我眼前的只是一片模糊的雨景,模糊……白茫茫的一片……我无目的地在街上走来走去。转弯时我也不注意我走进了什么街。我的脑子在想别的事情。我的脚认识路。走过一条街,又走过一条马路,我不留心街上的人和物,但是我没有被车撞伤,也不曾跌倒在地上。我脸 上的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下却又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我常常走了一个钟点,又走回到自己住的地方。
  ⑦我回到家里,样子很狼狈。可是心里却爽快多了。仿佛心上积满的尘垢都给一阵大雨洗干净了似的。
  ⑧我知道俄国人有过‘‘借酒淹愁”的习惯。我们的前辈也常说“借酒浇愁”。如今我却在“借雨洗愁”了。
  ⑨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1941年7月20日)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会由阳光想起发布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中,作者说:“我爱雨不是没有原因的。”说说作者爱雨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第①至③段,写“热爱阳光”;第④至⑨写“酷爱阴雨”。两个部分之间具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①他为着自由舍弃了蓝天;他为着自由贡献了一生的精力。可是自由和蓝天两样,他都没有能够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我脸上的眼睛看不见现实世界的时候,我的脚上却睁开了一双更亮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雨”为题,其内容是以写“雨”为主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不仅为我们现有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架构, 而且事实上建构了一个“超真实”的“虚拟社会”。人们通过延伸的感官以真实的情感投入积极参与到这个新社会场景的建构之中,演绎出各种新兴的网络现象,而网络围观即是其中最常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从本质上讲,网络围观是一种自发的网络群聚,是一种心灵参与的视觉围观,有时围观者的行为会延伸至现实世界。网络围观并不是现实围观在互联网上的简单重现,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虚拟性和自发性。首先,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围观者没有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然而,这种参与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因为在网络中,围观者的内心是敞开的,想法是有形可见的(通常表现为跟帖)。这种内心想法的可见性能够促成相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 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 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其次,网络围观具有自发性。这种自发性首先源于有着围观基因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 使得围观 “看热闹” 成了中国的一种社会常态。此外,网络相对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也为人们自发参与围观注入了无限的热情。
二、无组织性。网络围观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无组织群体聚合,通常一个事件就是吸引那些分散于各个节点的网民聚拢在一起的磁石,而这些围观者则如吸附在磁石上的铁屑,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这种非组织的群聚有时也会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其原因是这种群聚中存在的多个“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
三、情绪性。网络实际上为围观者提供了一个类群体场,位于这个场中的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于是在网络围观中,作为个人真实情绪表现形式的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常常成为围观话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四、短暂性和复发性。网络围观的生命周期是由围观者决定的。一旦失去了围观者,网络围观即告终结。短暂性是流动网络与浮躁心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网络围观的复发性显现出网络的张力和弹性逻辑,重新排列组合的信息有时会激起网民新的兴趣,时空得以延伸,网络事件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综观网络围观现象, 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 网络围观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中国法制尚不健全的当下,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 围观中许多民间精英的评论充满智慧和才气, 既为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性养分,也会更大范围、 更深层面地震撼许多浅薄无知的内心。 另一方面, 网络围观也有其消极作用。围观中被围观者不仅面临隐私可能遭到暴露的危险, 而且还必须承受激烈话语带来的精神重荷。同时网络围观有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大规模的围观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必然引起民怨的积聚而为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网络围观是一种发生于虚拟世界,并有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现象,我们要辩证对待,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小题1:关于“网络围观”,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网络围观发生于虚拟社会场景之中,并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从而对被围观者产生直接影响。
B.网络围观与现实围观相比,具有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使围观者更容易敞开内心,畅所欲言。
C.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情绪性、短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既相互联系又
相互作用。
D.网络围观也会显示积极的作用,仅从“暴力”的维度来概括是片面的,其对社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虽然网络围观者不是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但是这种参与一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
B.跟帖这种让围观者内心想法具有有形可见性的方式,能够促成不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
C.由于处于类群体场中的围观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所以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成为个人真实情绪的表现形式。
D.只要辩证对待网络围观,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可以发挥它在道德维护和制度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自发性成为网络围观的特征之一,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围观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
B.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从而显现网络围观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网络围观中的 “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这是网络围观有时会显示出强大力量的重要原因。
D.网络围观的短暂性不同于现实围观的“一哄而散” ,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月的北平
张恨水
能够代表东方建筑美的城市,在世界上,除了北平,恐怕难找第二处了。描写北平的文字,由国文到外国文,由元代到今日,那是太多了,要把这些文字抄写下来,随便也可以出百万言的专书。现在要说北平,那真是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若写北平的人物,就以目前而论,由文艺到科学,由最崇高的学者到雕虫小技的绝世能手,这个城圈子里,也俯拾即是,要一一介绍,也是不可能。北平这个城,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宁可在北平为静止得到生活无告的程度,他们不肯离开。不要名,也不要钱,就是这样穷困着下去。
这实在是件怪事。你又叫我写哪一位才让圈子里的人过瘾呢?
静的不好写,动的也不好写,现在是五月(旧的历法是四月),我们还是写点五月的眼前景物吧。北平的五月,那是一年里的黄金时代。任何树木,都发生了嫩绿的叶子,处处是绿荫满地。卖芍药花的担子,天天摆在十字街头。洋槐树开着其白如雪的花,在绿叶上一球球地顶着。街,人家院落里,随处可见。柳絮飘着雪花,在冷静的胡同里飞。枣树也开花了;在人家的白粉墙头,送出兰花的香味。北平春季多风,但到五月,风季就过去了(今年春季无风)。市民开始穿起夹衣,在不暖的阳光里走。北平的公园,既多又大。只要你有工夫,花不成其为数目的票价,亦可以在锦天铺地、雕栏玉砌的地方消磨一半天。
北平的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这个院子,就可以雄视全国建筑。洋楼带花园,这是最令人羡慕的新式住房。可是在北平人看来,那太不算一回事了。北平所谓大宅门,哪家不是七八上下十个院子?哪个院子里不是花果扶疏?这且不谈,就是中产之家,除了大院一个,总还有一两个小院相配合。这些院子里,除了石榴树、金鱼缸,到了春深,家家由屋里度过寒冬搬出来。而院子里的树木,如丁香、西府海棠、藤萝架、葡萄架、垂柳、洋槐、刺槐、枣树、榆树、山桃、珍珠梅、榆叶梅,也都成人家普通的栽植物,这时,都次第地开过花了。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大部分就是槐树造成的。
洋槐传到北平,似乎不出五十年,所以这类树,树木虽也有高到五六丈的,都是树干还不十分粗。刺槐却是北平的土产,树兜可以合抱,而树身高到十丈的,那也很是平常。洋槐是树叶子一绿就开花,正在五月,花是成球的开着,串子不长,远望有些像南方的白绣球。刺槐是七月开花,都是一串串有刺,像藤萝(南方叫紫藤),不过是白色的而已。洋槐香浓,刺槐不大香,所以五月里草绿油油的季节,洋槐开花,最是凑趣。
在一个中等人家,正院子里可能就有一两株槐树,或者是一两株枣树。尤其是城北,枣树逐家都有,这是“早子”的谐音,取一个吉利。在五月里,下过一回雨,槐叶已在院子里着上一片绿荫。白色的洋槐花在绿枝上堆着雪球,太阳照着,非常的好看。枣子花是看不见的,淡绿色,和小叶的颜色同样,而且它又极小,只比芝麻大些,所以随便看不见。可是它那种兰蕙之香,在风停日午的时候,在月明如昼的时候,把满院子都浸润在幽静淡雅的境界。假使这人家有些盆景(必然有),石榴花开着火星样的红点,夹竹桃开着粉红的桃花瓣,在上下皆绿的环境中,这几点红色,娇艳绝伦。北平人又爱随地种草本的花籽,这时大小花秧全都在院子里拔地而出,一寸到几寸长的不等,全表示了欣欣向荣的样子。北平的屋子,对院子的一方面,照例下层是土墙,高二三尺,中层是大玻璃窗,玻璃大得与百货店的货窗相等,上层才是花格活窗。桌子靠墙,总是在大玻璃窗下。主人翁若是读书伏案写字,一望玻璃窗外的绿色,映人眉宇,那实在是含有诗情画意的。而且这样的点缀,并不花费主人什么钱的。
北平这个地方,实在适宜于绿树的点缀,而绿树能亭亭如盖的,又莫过于槐树。在东西长安街,故宫的黄瓦红墙,配上那一碧千株的槐林,简直就是一幅彩画。在古老的胡同里,四五株高槐,映带着平正的土路,低矮的粉墙。行人很少,在白天就觉得其意幽深,更无论月下了。在宽平的马路上,如南、北池子,如南、北长街,两边槐树整齐划一,连续不断,有三四里之长,远远望去,简直是一条绿街。在古庙门口,红色的墙,半圆的门,几株大槐树在庙外拥立,把低矮的庙整个罩在绿荫下,那情调是肃穆典雅的。在伟大的公署门口,槐树分立在广场两边,好像排列着伟大的仪仗,又加重了几分雄壮之气。太多了,我不能把她一一介绍出来,有人说五月的北平是碧槐的城市,那却是一点没有夸张。
当承平之时,北平人所谓“好年头儿”。在这个日子,也正是故都人士最悠闲舒适的日子。在绿荫满街的当儿,卖芍药花的平头车子整车的花蕾推了过去。卖冷食的担子,在幽静的胡同里叮当作响,敲着冰盏儿,这很表示这里一切的安定与闲静。渤海来的海味,如黄花鱼、对虾,放在冰块上卖,已是别有风趣。又如乳油杨梅、蜜饯樱桃、藤萝饼、玫瑰糕,吃起来还带些诗意。公园里绿叶如盖,三海中水碧如油,随处都是令人享受的地方。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现在,这里是邻近炮火边沿,对南方人来说这里是第一线了。北方人吃的面粉,三百多万元一袋;南方人吃的米,卖八万多元一斤。穷人固然是朝不保夕,中产之家虽改吃糙粉度日,也不知道这糙粮允许吃多久。街上的槐树虽然还是碧净如前,但已失去了一切悠闲的点缀。人家院子里,虽是不花钱的庭树,还依然送了绿荫来,这绿荫在人家不是幽丽,乃是凄凄惨惨的象征。谁实为之?孰令致之?我们也就无从问人。《阿房宫赋》前段写得那样富丽,后面接着是一叹:“秦人不自哀!”现在的北平人,倒不是不自哀,其如他们哀亦无益何!
好一座富于东方美的大城市呀,他整个儿在战栗!好一座千年文化的结晶呀,他不断的在枯萎!呼吁于上天,上天无言;呼吁于人类,人类摇头。其奈之何!(选自《百年百篇经典散文》,有删节)[注]本文写于1948年。
小题1:从全文看,作者着重写了哪些景物?分析这样写的理由。(5分)
小题2:画线句“但是这一些,我不能、也不愿往下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小题3:请你说说这篇文章结尾的妙处。(6分)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 )(4分)
A.北平“特别能吸收有学问、有技巧的人才”,是因为它物产丰富、生活安适。
B.作者认为北平的五月最美,而郁达夫觉得故都的秋最美,他们是各见其美。
C.文章思路清晰,从久远的元代一直写到“临近炮火边沿”的当下北平。
D.作者用舒缓的笔调将北平五月的“眼前景物”娓娓道来,语言淡雅,别有韵味。
E.本文运用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方式,使读者加深了对故都北平特点的认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傻牛然   牛然是我初中时的同学,他的脸上永远挂着谦和的笑。他长着一个大脑袋,一双大耳朵,穿着一双他老爸扔掉的大头鞋。平日上学,他总是背一个他姥姥去菜市场买菜时用的大提兜。牛然的样子笨笨的,傻傻的。我们都说牛然有点傻。
  “牛然,擦黑板去!”牛然听到我们的叫声,便会把黑板擦得一尘不染。他不知道擦黑板,根本不必那么使劲,把自己弄得一头一脸都是粉笔末。
  “牛然,明天替我值日!”次日下午,牛然便连玻璃也给擦了,连楼道也给拖了。他不知道,那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值日,只要扫扫地就行。他卖了力气,还被我们骂得要死。
  有时候,我们会心血来潮,想法气气老师,在老师的教科书里夹个小虫子,或在她的座位上画个小乌龟。老师发现后,总会气鼓鼓地站在我们面前,把锐利的目光扫向我们,然后大声发问:“谁搞的?”全班举手,异口同声:“牛然!”然后哄堂大笑。
  牛然也笑着,像是为我们担负着。老师自然不信:“牛然你说,是谁干的?你说是谁,那肯定就是谁。”老师望着牛然,满眼鼓励的目光。
  牛然站起来,目光同样扫向大家。这时他说谁都行,说谁就是谁,不必太认真。平日班上,整他耍他,拿他开心的人多了,可他没有找出谁。“不知道。”牛然老实地回答。
  我们就知道牛然肯定会这样回答,他肯定会这么老实,这么蠢笨。牛然不会错怪任何人,不会抱怨任何人。“牛然,你怎么这么个脾气?将来是要吃亏的!”老师对牛然愤愤然。
  一次下大雨,好大好大的雨,学校前面的路全被淹没了,白茫茫的一片。老师说,谁在前边带路?我们把牛然推到了前头。他好几次摔在沟里,一身的泥水,却微笑着,把我们一直带到家。一次班上野炊,要从家里带各种用具。老师给我们分配了谁该带什么,下课了,大家蜂拥至牛然的面前,再把任务一一分配给他。
  第二天,牛然背着锅、碗、米、面、油、醋……把他家的东西几乎都背来了。东西重重地压在他的身上,似小山一样,牛然一头一脸的汗水。老师惊得瞪大了眼睛,接着把目光扫向我们,我们全都两手空空。牛然的样子,第一次让我们感到惭愧。
  中学快毕业时,我们又长大了一些,多少懂得了一点为人处世的道理。一次选班长,大家不知为什么,举手选的竟然全都是牛然,特别一致。老师看着我们齐刷刷的手臂,眼里含着泪花。
  我们也为自己所感动。我们知道,牛然不是班上学习最好的,更不是班上最聪明的,他甚至什么都不能胜任。他是班里最笨,学习最差,做人最傻的,但我们却诚恳地愿意选他。
  老师说,今后你们谁愿意帮助牛然做事?大家的手又都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我们都愿意帮助牛然。牛然是个班长,但班长的事,却由我们去做。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还是会时常想起牛然。想起他的微笑,想起他背着一身的锅碗瓢勺的样子,想我们为什么要选他当班长……
  其实,无论是在什么工作岗位上,有时我们都爱选牛然这样的人做我们的上司。聪明的人,有能力的人,出类拔萃的人,我们的身边并不缺,甚至有的是。可我们不是担心,就是害怕,并不完全信任他们。在我们的生活里,都曾出现过与牛然相似的人。在许多领域里,当我们面对某个关键人选时,有意无意的,我们会寻找像牛然这样盼人去担当。至少我们希望能从某个人的身上,看到与牛然相似的影子,我们喜欢牛然。
  我们看中的自然不是牛然的傻,而是他的善良和对生活的那种真诚与待人的厚道。无独有偶,在世界许多重要的领域里,大名鼎鼎的董事长、总经理、掌管大印的人,不一定都是出类拔萃的,不少人反而更像我们的傻牛然。为此,很多人大为惊奇,深感疑惑。总是发问,这样的人,怎么能够当家掌权?甚至背后要去悄悄地了解他的阅历,问他曾经几何,做过何等的伟业。其实不必问了,因为人们从小到大,都会喜欢像牛然这样的人。不必担心,牛然的事,大家都会帮着去做。(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牛然“穿着一双他老爸扔掉的大头鞋”,平日上学,他总是“背一个他姥姥去菜市场买菜时用的大提兜”。这些都说明牛然家境贫寒。
B.“牛然,你怎么这么个脾气?将来是要吃亏的!”老师对牛然愤愤然是因为他认为牛然明明知道,却故意包庇做坏事的学生,这样的老好人将来是会吃亏的。
C.牛然什么也不能胜任,而我们却齐刷刷地举手选他当班长,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觉得愧对牛然。
D.文中作者反复提到牛然的“笑”,表现出牛然是一个不计得失的真诚的人。
E.“在许多领域里,当我们面对某个关键人选时,有意无意的,我们会寻找像牛然这样的人去担当。” 这说明人都有嫉妒心,更愿意选比自己差的人去担当重任。
(2)小说中的牛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结构上看,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牛然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以“傻牛然”为题,赞美了牛然这样的“傻”人,有人认为小说主题深刻,包含了生活的辩证法;有人认为,小说主题虚假、平庸,不利于弘扬正气。请选择一个方面,联系实际,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