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 看望
(德)海·格兰特 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
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
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
“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
“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
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
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
妈妈几乎是虔诚般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
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
“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
“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
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
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
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
“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
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
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
“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
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
1.小说第三段(“她在接待室里……提着它出门。”)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小说中有关罂粟蛋糕的情节,简要分析培德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探究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制止电子邮件泛滥
前不久,国际电信联盟发表公报说,约80%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在这些垃圾邮件当中,有21%是产品广告,16%是有关投资理财的信息,14%是诈骗或者不实的信息,14%包含^色 情内容,其他35%为各种各样的无益信息。垃圾邮件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美元,不仅影响了信息业的发展,而且损害了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信心。
垃圾邮件危害了互联网的发展。从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利用来看,垃圾邮件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每次发送上百万,甚至上亿份,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严重时甚至拥塞整个互联网链路,中断互联网部分线路的运营。垃圾邮件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据预测,目前全世界的垃圾邮件数量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垃圾邮件比例将上升至90%。如果不能尽快遏制病毒和垃圾邮件,全球互联网系统有可能不堪重负而在两年内崩溃。这是因为垃圾邮件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不但造成网络资源浪费,且一旦垃圾邮件占到互联网总数据流量的1/3,就会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形成重大挑战。
垃圾邮件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从个人用户来看,垃圾邮件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一般处理1封垃圾邮件需要至少10秒钟时间。如果每天收到几十份垃圾邮件,就得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由于垃圾邮件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欧盟的一项调查表明,垃圾邮件每年为欧洲造成超过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垃圾邮件呢?首先是利益的驱使。数量众多的垃圾邮件中含有大量的广告,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广告宣传。投入少、回报丰厚,使得许多广告商乐此不疲。比如在欧洲,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仅需0.0005欧元,比起庞大的广告费,这点费用实在微不足道。目前,需要批量发送垃圾邮件广告的大多是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以及电子邮件低廉的发送成本为垃圾邮件的滋生提供了土壤。据英国媒体报道,互联网上所有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在全世界大约有150人,90%的垃圾邮件都是他们制造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发送国,2004年全球的垃圾邮件中有42.11%是它发出的。
其次是技术上的漏洞。消灭垃圾邮件的工作尽管不能单靠邮件服务商来实现,但其强大的技术水平是遏止垃圾邮件继续泛滥的重要环节。垃圾邮件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邮件服务器缺省设置开放转发功能所致.通过技术完善,垃圾邮件问题可望在两年内成为明日黄花。目前,对每封发送的正常邮件都打上数字式标记,这样就能使邮件管理者能查找每一封邮件的具体来源,从而让那些用假地址进行垃圾邮件散布的行为彻底终结。一些服务商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反垃圾邮件技术。
再次,相关法律尚需进一步完善。国际电信联盟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控制网络垃圾邮件的泛滥。为此,国际电信联盟敦促各国政府加紧相关立法,并建议对恶意传播垃圾邮件的犯罪分子提起跨国刑事诉讼。在法规上加强对垃圾邮件散布行为的惩罚力度,这将对垃圾邮件制造者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
总之,对付垃圾邮件最有效的方式是对现有的电子邮件传送方式进行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完善相关法律,依法治理,另外社会多方面的合作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10、对垃圾邮件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邮件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可能会造成互联网部分线路的运营中断。
B、垃圾邮件既造成网络资源浪费又将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形成重大挑战。
C、垃圾邮件浪费了人们的时间、精力、金钱,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
D、垃圾邮件每年给欧洲造成超过60亿欧元的损失,而给世界造成的损失则高达250亿美元。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任垃圾邮件泛滥,全球互联网系统将在两年内崩溃。
B、??垃圾邮件数量庞大,制造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也是难以估算的。
C、??从技术上看,垃圾邮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邮件服务器缺省设置开放转发功能。
D、?国际电信联盟计划用两年时间控制垃圾邮件的泛滥,并对恶意传播垃圾邮件者提起跨国刑事诉讼。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发送国,也是最大的受害国。
B、邮件服务商应在遏止垃圾邮件泛滥中发挥重要作用。
C、通过技术完善,垃圾邮件在两年内将销声匿迹。
D、要从根本上解决垃圾邮件问题,必须抛弃现有的电子邮件传送方式。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天意??????林斤澜?
小说作家坐在小车的副驾驶座位上,斜挎保险带,直闭单眼皮。任凭车轮腾云驾雾,脑筋反复四句“真言”:“不懂之懂,不是装懂。若是真懂,懂者董也。”蒙董,又有糊涂的意思。这四句绕嘴,绕得拱嘴。不但把做小说的噱头拱起来,连做人的大说也拱得痒丝丝了。
此刻,作家的笑容“破脸而入”,眼皮随着睁开。大地苍茫,暮色四合。小车右前方,一灯如豆。照见黑灰刷白:“大都小吃”,下边是菜单价目,小字横爬,大字醉倒。作家暗暗叫好,且把附近的灯光斑斓,只看做荧光山火,眼前便是荒村野店。吩咐停车,趔趄着投身玻璃柴门。
店门口有一中年汉子,正在拉窗帘上门板。
作家嘴里说着“看看,看看”,自问自答:“你是大都经理?还是小吃老板?”
汉子咳了一声,伸手阻拦,却眼睁睁地吃惊住了。
作家看见柜台上昏昏洞洞,角落缩着猪头肉。呀,好一个猪头肉!好久不见,一见不禁联想风雪夜归,作家落座。
不由分说,桌上推过来一碟盐水花生米,又一碟卤煮豆腐干,又是大盘的切片的猪耳朵、猪脸、猪拱嘴。这都是小吃老板又是厨师又是跑堂一人的忙活,又是筷子却两双,又是酒杯也两个,最后上来一壶酒。
诸多超过小说作家的想象。
小吃老板一手举杯、一手抱拳、一声“请”,一饮而尽。作家纳闷,老板开门见山:“台上台下,认得认不得,在下从小喜爱文学,早年称得起发烧友,现在还得称粉丝。二十年前,听过你老登台报告小说。”
小说作家嘀咕道:
“现在也还懂者董也,二十年前报告什么呢?小说?”
“小说。”
“小说的什么呢?”
小吃老板毫不迟疑,笑道:“忘记了,统统忘记了。”看见作家有些尴尬,补充一句:“小说天生是记不住的。”
“可有记得住的天生吗?”
“有。”老板用筷子点点猪头肉。“你说猪,混身是宝,猪头肉,宝中之宝。”老板夹起一块拱嘴:“拱嘴天下无双,不腻,不柴,还筋道……”
“哪儿跟哪儿哪。”
“平生第一次听这么讲拱嘴,至今二十年没忘。”“不是报告小说吗,肯定是拿拱嘴打比方,比方小说好哪儿?”
“小说顺溜,左耳进,右耳出。把拱嘴留下了。”
作家无奈,叹口气举杯。老板安慰道:
“顺溜。”“美。”“做梦一样。”“美梦。”“腾云驾雾。”老板连连伸大拇哥,连连端酒杯。
作家顺着猪头肉的思路,琢磨道:“哪儿跟哪儿,拱嘴不腻、不柴、不肥又不瘦、还筋道,莫非就是拿这个比方那真言:不懂之懂,不是装懂。若是真懂,懂者董也!齐了齐了,这比方的尺寸跟定做似的……”
“可就是报告完了,跟梦醒了似的,全忘了,都不知道身子在哪儿了。”
“我给你解释解释吧,为什么不腻?非肥肉,可是滋润。为什么不柴?非瘦肉,可是入味。为什么筋道?非筋头,一不塞牙,二不落渣,越嚼越有滋有味。这就是比方四句‘真言’,好比门上墙上把福字倒贴,取真精华弃其糟粕……你只点头做什么?”
“你眼色发亮,皮色透红。”
“你记住了。”
“这几句解释,算是留下了。不腻、不柴、还筋道。保证二十年不忘。平生没听过这么解释拱嘴的。”
作家长叹一声,举杯祝酒:“天意,天意。”(《文摘报》2006.12.21)
小题1:小说开头写作家在小车上体味四句真言,有什么作用?
答:???????????????????????????????????????????????????
小题2:小说景物描写不多,但却精炼,请解释“大地苍茫,暮色四合。小车右前方,一灯如豆。照见黑灰刷白:‘大都小吃’,下边是菜单价目,小字横爬,大字醉倒”作用?
小题3:小说题目叫“天意”,小说最后作家也说“天意”,请简要回答小说因何以“天意”为题?
答:???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各题。
梦
张洁
①现在想起来,仿佛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在很小的时候,我常梦见我在溜冰场上大显神通,像陀螺般地旋转,像流星般地飞驰,像燕子掠水般地滑翔。我也梦见过在海浪里嬉戏,跃上浪尖,纵入浪谷。其实我既不会滑冰也不会游泳,甚至连海也没有见过,而且那个时候连冰鞋也买不起一双。我还梦见过我既是我自己又不是我自己,我是那样的端庄妩媚,仪态万方,完全不像现实生活中那样畏瑟、灰暗……在梦里,我扮演过多少在我醒时渴望着的美好角色,做出过许许多多毕竟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②前些日子,我梦见我重又回到少年时代生长过的地方。那山坳、那流水、那树林,宛如我曾爱过的一样。可是,当张开双臂,扑进那树林里去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不认识它了。
③林木都已长大,再也找不到儿时的痕迹。而那一棵树呢?大概也早已被人砍伐。当然,谁也不会留心我曾在那上面刻过自己的名字。除了我自己,那名字对谁也没有意义。我怅然地在那树林里徘徊,用手掌抚摸着每一棵树的树干,懊悔着自己曾被那许多微不足道的理由所羁绊,而在这样久的时间里,丢失了我曾爱过的这山坳、这流水、这树林……我还能追捕回来这许多年里所丢失的欢乐吗?人有时是多么愚蠢、多么迟钝,又是多么地苦着自己、折磨着自己啊!
④我喃喃地对那树林低语:看看我,还认得我吗?我是大雁啊!原谅我过了这许多年才飞回来看你,尽管我已经没有多少力气,尽管我翅膀上那些曾经美丽的翎羽已经所剩无几,可我毕竟带着一颗从未忘怀的心回来了!
⑤风儿刮起来了,所有的树木全都摇曳着它们的枝丫。树叶儿飒飒地响起来,我听懂了它们的絮语:不,我们不认识你,你不是大雁,你不是她!她不是这样长满皱纹的,她的心上也不是这样落满尘埃的!
⑥啊,岁月和生活就是这样改变了它们和我,我们不再互相认识了。
⑦我感到累极了。我能不累吗?真的,我早已不是那头蹦蹦跳跳的小山羊。于是,长叹一声,我躺在长满野草的山坡上。
⑧变幻的云朵,悠悠地从我的头上飘过。我重又看见,在童年的幻觉中出现过的神话:骏马拖着的彩车,飘飘欲仙的美女,富丽堂皇的宫殿……我的心突然变得甜蜜,在那云朵里,我好像看见了童年时代的自己。那曾是可爱的小姑娘,光着脚丫,巴嗒、巴嗒地向我跑来,戴着用毛笔勾画的眼镜,还有毛笔勾画的皱纹和胡须,张开没有门牙的嘴巴,嘎嘎地笑着,并且对我说:“你这傻老太婆,为什么要找我呢?我并没有离开你,我一直住在你的心里。不然,你何以有一颗儿童的心呢?”
⑨天呐!天呐!毕竟还有人认得我啊!
(10)她笑着,从我的身旁飞快地跑过,跳过小溪,跑进树林里去。浅蓝色的衣裙在树干后面闪动着,留下了一路天真的笑声。我紧紧地追赶着她,任凭树枝抽打着我的脸颊,灌木丛刮破我的衣衫,可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她。笑声渐渐远去了,树林里重又恢复了沉寂,久已不见的、温存的泪水涌上了我那干枯的双眼。我哭了。我以为那不过是梦,可是等我醒来,我的枕头却真的湿了一片,我再也睡不着了。我在想,我曾有过许多虚妄的梦,但为什么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呢?我想追求的究竟又是什么呢?我忽然醒悟:我最想留住的,还是那永远没有长大、永远没有变老的心啊!只有它,才使我的心里永远充满了诚挚和热爱!只有它,才使我从一次又一次的失望里,不只一千次地得到重生!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
小题1:在作者笔下,“童年的梦”与“中年的梦”以及“梦中的梦”各有什么特点?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第6段中作者为什么会有“啊,岁月和生活就是这样的改变了它们和我,我们不再互相认识了”的感叹?
小题3:“我常梦见我在溜冰场上大显神通,像陀螺般的旋转,像流星般的飞驰,像燕子掠水般的滑翔”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小题4:联系全文,试分析本文的主旨
5、阅读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多事芭蕉
张瑞
中国的文人大多是喜欢梅竹兰的,固然这些都是气清晶莹的东西,但用得滥了,反而匠气,倒是芭蕉,逸气里有着亲切,家常里又带点桀骜之感,反是更讨人喜欢,有一点真率的东西在里面。
在画里,芭蕉与梅兰竹是不能一列的,倒是与瓜瓜果果的东西颇为投缘。当然,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也不单是菜篮子里的瓜果,那是蕴涵着出尘的意味的——越是家常的越是要出尘,也就越具有了禅意。我们看齐白石的大白菜真是好,淡墨浓墨地一勾一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但简单里的逸气却又不是人人可为的了。其实,芭蕉较之大白菜,仙气本来更浓一些,这样反倒不适合齐白石的笔墨了。齐白石的笔墨有点像汪曾祺的散文,都是很白菜味的东西,也是很士大夫气的讲究平和淡远的东西,像个遗老似的。
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弟子,自然也是慈悲为怀、儒雅温厚一类的人物。丰子恺倒是也真作了些很具佛性的诗文书画,但我真正喜欢看的,是他那幅“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觉得诗倒仿佛天生是为画而存在着的,是这样一种浑然里漫溢着的禅意,没有一丝一毫的刻意为之,较之佛性,更是空灵。这真是好,但仿佛,这样的笔意,有点温润晶莹有余而率性狂放又不足,也是不适合芭蕉的。倒是书法史上有个“以蕉代书”的人物,酣畅淋漓的,正是蕉身上的那种气息。说的是那个“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龙蛇走”的疯和尚怀素,于寺庙旁植蕉百亩,每每大醉之时,便于蕉叶上翻墨倒海,此时,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故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
中国人的性情本多拘谨而内敛,能张扬的本就不多,张扬又能张扬出点味道的就更少。当然,魏晋人是颇为张扬的,但观之总让人觉得有做戏的成分,不够透彻。透彻的也不是全无,像刘伶,可惜越看就越让人觉得像无赖。率性的文人让人观之可喜,无赖文人只让人闻之可憎。倒是那个疯和尚怀素更本色一些,破衣袈裟,鞋儿破,帽儿破,芒鞋走天涯,像极了武侠里的异人,舞墨如泼,洋洋洒洒,又有着方外之人的狂傲,才正是芭蕉的那种韵味。
不过可惜的是,淋漓如芭蕉者,在画里,往往只有做陪衬的份儿,它们常常是要与樱桃、枇杷这些明艳的水果为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要的是红绿参差的清新可喜。若是枇杷,则一定要染出色来,芭蕉到底只是一片或浓或淡的背景。
有次读到一则小文,是讲董桥的,题目是“红了董桥,绿了芭蕉”,观之可喜,真是俏皮得玲珑可爱。董桥的文字,本就像精灵古怪又通身灵慧,本是像极了樱桃。董桥身上的那现代士大夫气,恐怕也只有用芭蕉托着,才算出味。
当然也有故作风雅的人物,用芭蕉来嬉戏,小情小调的,虽也绮丽,但到底脱不了小家子气。比如清代那个叫秋芙的,就曾在芭蕉上题了诗,与她的夫君玩笑。“是谁多事种芭蕉,朝也潇潇、暮也潇潇。是君心事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在芭蕉上题诗,历代都有,本也不是秋芙的原创,秋芙做了,只因为她是那种袅娜的人物,病恹恹地歪在床角,气若游丝的样子,但更多的还是紫陌深处的那种沉沉的没落味道,过于唯美了,反而不若李清照的爱蕉那么直率天然一些。“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只可惜命不好,后半生给弄得那么阴气沉沉。她的爱蕉,倒还是早年的口味——个人早年的癖性,即便让岁月的尘掩了再掩,也还是要不时地露出来的。那次去漱玉祠,看古幽的院内那样的几株芭蕉,在北地,竟也活出一派淋漓,觉得芭蕉到底是很大气的植物,也难怪易安要切切地喜欢着。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开篇以梅竹兰与芭蕉作比较,接着用文人眼里的瓜瓜果果与芭蕉作类比,继而又以芭蕉比照几种人,其目的就是托物言志,表达对芭蕉品质的赞美。
B.“山风啸啸,蕉叶滔滔,那些游走的线条,如天地间游走的精灵一般,自由洒脱,狂放不羁,啸傲于尘世之上。”这里的比喻、拟人,生动而形象地突出了芭蕉的逸气。
C.第四、五两段都是写芭蕉只能做陪衬,这与芭蕉桀骛狂放的性格形成极大的反差,在这鲜明的对比中,告诉人们,千万不要像芭蕉那样: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D.文章最后一段分别引用秋芙、李清照的诗词句子,有力说明文如其人。秋芙不配在蕉叶上题诗,李清照的“应是绿肥红瘦”,直接表达了她对芭蕉的喜爱。
E.文章以说芭蕉讨人喜欢是因为它有真率的特点开篇,以称赞李清照“切切地喜欢着”芭蕉是因为她“本来就是心高气傲的率性人物”结束,可谓首尾呼应。
小题2:作者在写怀素和尚之前,先写了丰子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和作用?(6分)
小题3:结合全文,请分条叙述芭蕉具有怎样的韵味?(6分)
小题4:作者通过联想、比较,写了不少与芭蕉有关联的内容。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以“多事芭蕉”为题。(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