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3-02 21:56:1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按要求作文。
  请以“走进(告别)孤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以下面人物和文学形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1)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霍金;
(2)曹操,宋江、薛宝钗、冬妮娅、桑提亚哥。


参考答案:
《天涯何处无芳草》
最早知道这句话是在一些劝慰


本题解析:
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高考前,有的教师要求同学们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看来是很有道理的。
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薛宝钗、霍金等等只要你能平时多读书,有自己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为这道题目叫好。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船缓缓离开海岸时,我们喜悦、兴奋、憧憬;
当船终于抵达对岸时,我们莫名地失落。
是否我们真的在乎的不是结果,而是那个充满幻想与美景的过程?尽管过程中充满荆棘、危险与恐惧。
或许,这就是生活。
要求:请以“过程”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过程与结果
结果向来都是给别人评价的,而过程却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话题作文。结合材料可以从1、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甚至比结果更重要;2、没有过程就不会有结果;3、过程需要计划、调整和完善;4、结果可以看到,过程往往不为人所知;5、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6、做任何事都需要一个过程;7、过程是一种苦涩的历练等方面构思。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新闻乌龙事件一再发生:“济南市民哄抢景观花”风波,正当大家纷纷声讨市民素质低下时,济南警方出面证实景观花是赠送,不存在哄抢;网传“中国大妈讹外国小伙”,后北京警方证实老外无照驾驶摩托撞倒大妈;一则“清洁工中暑,小女孩撑伞”的报道感动无数人,然记者深入采访发现这场“人间真情”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炒作。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有人惊愕,有人懊悔,有人反思。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盲目从众不可取
近年来一再发生的新闻乌龙事件: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首先要审清所给材料,材料中说,新闻乌龙事件一再发生,当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有人惊愕,有人懊悔,有人反思。在立意时既可以从新闻媒体的角度,也可以从公众的角度:①提高是非辨别能力,拒绝盲目从众。②公众对新闻媒体快速发出的新闻,不要盲目听信,要多一份谨慎和理性质疑精神。③新闻媒体应当坚守新闻真实的基本原则,提高公信力。④真相终将水落石出,假的终究是假的,谎言掩盖不了真相。⑤网络言论自由的利与弊。⑥网络亟待出台相关法规规范网民言论。


本题难度:简单



5、写作题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
一个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无论我们走到何处,都可见到墙的身影,土墙、砖墙、石头墙、篱笆墙……有的墙玲珑美丽,像农家爬满了蔷薇或喇叭花的篱笆墙,有的墙雄伟壮观,像连绵万里的长城;有的墙矮小随意,让人感到亲近;有的墙高大森严,给人一种威严;有的墙给我们安全感,有的墙却阻碍了我们前行的路……
请以“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1)点拨:在生活中,有时候只有放弃才能得到,但许多人却不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想要获得,不想放弃,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2)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形的,即外在建筑物,如学校的围墙,无形的即内在的心理感受。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美化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常见题型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