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3-06 04:18:3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与例句划线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 (3分)
例: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A.群臣
B.若不秦,将焉取之
C.余冠之岌岌兮
D.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和例句都是意动用法; B. 阙,作动词; C.高,作动词; D.从,作动词。
点评:对于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相对简单的,一般学生都能判断出来。就是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和名词活用为状语学生不好区分,如果该词后面跟的是名词,那么这个词就是活用作动词,如果后面跟的是动词,那就是活用作状语。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修改病句应根据原句的症结,在尽量保持原意的条件下,采用____的办法。
②是否重视基础知识关系到学习进步的快慢、高考的得失,____毕生事业的成败。
③”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____老人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A.简洁 以至 扶养
B.简洁 以致 抚养
C.简捷 以至 扶养
D.简捷 以致 抚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①必用"简捷",排除A、B;③必用"扶养",故选C。简洁:简要明白。简捷:直截了当。以至:表程度。以致: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扶养:用于配偶或老人。抚养:长辈对晚辈的抚育和教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小说在青少年的阅读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各式各样新创作的小说让人眼花缭乱,我们需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细心挑选。
B.大自然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将深浅浓淡、隐显明暗的色彩,一搭配、一组合,天空一下子就变成万花筒啦。
C.我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尔的追求。
D.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反之物体下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各句中“之”字作结构助词“的”的是(?)?
A.知来者之可追
B.羡万物之得时
C.悦亲戚之情话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B均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为动词,到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大王必欲急臣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C.瑜等率精锐断其后
D.诸人计议,甚失孤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B句中的“面”和例句中的“东”都是名词作状语。


本题难度:困难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