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3-06 04:22: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相同的一项是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项王军壁垓下
C.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使动用法。王;使我为王;鸣:使(之)鸣叫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因姚崇引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B.恃其父有德于知古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容其为非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D.何不与姚崇议之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的“因姚崇引荐”的“因”,是介词,可译为“凭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的“因”,是连词,可译为“因而”。意思和用法都不相同。B项中,“恃其父有德于知古”和“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的“于”,都是介词,都可译为“对于”。在C项中,“容其为非”和“此皆言其可目者也”的“其”,都是第三人称代词,作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或修饰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在D项中,“何不与姚崇议之”和“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中的“何”,都用作疑问代词,作谓语,问原因,可译为“为什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国家和政府应当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和努力提高公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公民的幸福感受,它作为构建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指标,理当列入政府决策的依据以至于行政考核的重要内容。
②目前很多城市建筑千篇一律,一味的“借鉴”照搬西方的现代建筑形式,没有自己的文化?,在总体风格上变得缺乏个性,空间视觉紊乱,与城市禀赋、自然环境不协调。
③快乐是幸福的必需品,但快乐?无穷大,因为幸福的滋味不能仅仅是快乐这一种。
A.勉力沉淀何苦
B.勉力沉积何必
C.勉励沉淀何苦
D.勉励沉积何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勉力”是努力的意思。勉励是劝人努力、鼓励的意思。“沉淀”指溶液中难溶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或指沉淀到溶液底层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如:文化沉积、历史沉积。“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何”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形容词前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B.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复音虚词何如怎么样、什么样)
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哪里、什么)
D.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然而,转折连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你的,代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面划线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
B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C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志同道合之人(A “文学”古义指“才学”;今义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C “无论”古义指“不要说”;现在作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D “无非”古义指“没有不是”;今义指“只,不外乎”)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