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6 04:22: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D.宁武子,邦有道,则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共”通“拱”,环抱,环绕。C项,“错”通“措”,放置。D项,“知”通“智”,有智慧。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是“保养身体。C项“以为”在句中理解为“以(之)为”,即“让(他)做”,今义是“认为”。D项“无罪”在句中意为“不要归咎”,今义是“没有罪过”,区别主要在于“罪”,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计较,讲究)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不慌不忙)
C.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文辞,指文学)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动词,赠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擅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在下文的横线处依次填上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我们____要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______要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实践这个标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____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它____具有绝对意义,______具有相对意义。
A.不仅 而且 因此 既 又
B.虽然 但是 所以 不仅 而且
C.不仅 而且 然而 不仅 而且
D.既然 那就 因此 既 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作品写得过长,原因很多,首先是对生话的提炼问题,但语言表达欠洗练也是不容_____ 的一条。
②床上被子_____ 地拖到潮湿的地上,两张椅子上乱堆着一些脏衣服和杂物。
③这种谈话不仅常得到比读书更重要的学问,还可以互相_____,使自己想到许多闭门读书想不到的问题。
A.忽视凌乱启发
B.轻视凌乱启示
C.忽视杂乱启示
D.轻视杂乱启发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忽视:表示不重视,却不是故意不重视,而是出于不注意,即疏忽大意。轻视:意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是故意不重视的意思,如轻视劳动,轻视文科。杂乱;多而乱,没有秩序或条理;凌乱:不整齐,没有秩序。启示: 启发指示.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侧重于“启”的途径或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