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请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
(1)诗中最能表现林中画眉自由生存状态的是哪两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了对比,请结合诗句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静女①
《诗经·邺民》
静女其姝②,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③,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④,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⑤女美。
自牧归荑⑥,洵⑦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女:文雅的姑娘。②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③爱:通“薆(ài)”,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④娈(luán):美好。⑤说怿(yuè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⑥归荑(kuìtí):赠送荑草。归,能“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⑦洵(xún):的确,确实。
1.静女给情人赠物为何分成两章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彤管”和“归荑”皆静女所赠,男主人公对这两种赠品的态度不同,其态度各是什么?为什么?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无衣”本应怨恨,但这首诗却无恨之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7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释】襄水:也叫襄河,在湖北襄阳西北。迷津:迷失方向,找不到渡口,喻找不到出路。“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小题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所描绘的景象有怎样的特征。(3分)
【小题2】本诗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
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烛的烛花。
小题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6分)
小题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5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扬花只是一春忙。
这是一首写羁旅乡思的诗,构思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构思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