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候似妇人。
注:司马迁在《史记·留候世家》里赞留候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
【小题1】结合全诗,赏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特点。(5分)
【小题2】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试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梅花的形象特点:①独处云里溪桥,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②晓妆乍匀,娇美风韵,别具风味;③如留候才智绝伦却不恋红尘,高蹈自守。
【小题2】①拟人,把梅花说成幽居山谷的佳人,意外遇到客人来赏,惊起匀妆,生动写出梅花美丽可爱;②用典,用张良的典故,表现梅花既有如张良的姣好容貌,又具有其智勇绝伦、功劳卓越却能摒却人间富贵,高洁自守的襟怀;③衬托,“云里”“溪桥”写出梅花生长于高山僻野、人迹罕至的环境,衬托梅花寂寞孤独、清雅高标;④托物言志,借梅花来表达诗人对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的赞美。
本题解析:
【小题1】解题步骤:1.抓住自然特征:抓住描述性诗句,提炼概括。修饰成分,就直接提取,如“独、风味”写出了梅花的孤独寂寞、清高、别具风味;其他描写就概括,如“晓妆匀、似妇人”写出了梅花的娇美风韵、高蹈自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解答此题,心中要有常见的一些艺术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本题中,由“客来惊起晓妆匀”可得出拟人的修辞手法;“方信留候”为典故的运用;“云里溪桥独树春”运用了环境衬托的手法;从诗人的写作目的考虑,自然是借助梅花来表达诗人对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的赞美,因此为托物言志的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林①
[宋]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 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
参考答案: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寻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意对即可)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到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山 行
项斯
青枥林深亦有人, 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 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 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 不惜相随入岛云。
①从诗歌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描绘山间村落:枥木已蔚成深林,但并非杳无人烟;有一条溪水流过,被几户人家共同分享着。
B、颈联写村民如何烘茶和抽茧,茅舍飘出蒸茗的气味,隔着竹篱传来缲丝的声音,从而表现了山村农民生活的艰辛凄苦。
C、尾联写诗人行走在山路上,邂逅了一位卖药材回来的人,最后随同这位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了。
D、末句的“不惜”是抒情的关键:山村风景已然如此明丽,那么山中的景色应该更为迷人吧!这样的结尾使感情更加深蕴而隽永。
③这首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颔联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七言律诗
②B
③“山当日午回峰影”一句,山峰本是静态的,而诗人用一个“回”字,写出正午群峰影子随日移动,日下之峰与山峰之影动静相衬,突出了山间的幽静和山行的情趣;“草带泥痕过鹿群”一句通过草上泥痕这一静态细节,去描写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动态景象,写出了山间景色的清丽而又生机无限,笔法细腻贴切,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注】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
小题1:“雪堆遍满四山中”一句所写的梅花与唐代诗人齐己笔下的“一枝”、宋代诗林逋所吟的“疏影”有所不同,请对这一句进行赏析。(5分)
答:?
小题2:本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四周的山坡上一树树似雪般洁白的梅花迎着寒风盛开。诗人以雪喻梅,写出了梅花之白。以“堆”“遍”“满”写出了梅花开的繁盛,生动形象,景象开阔。
小题2: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愿化出千亿个自己,这样,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赏梅的放翁。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自己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诗句解析1分,比喻分析2分,炼字2分。
小题2:想象或虚写、夸张的手法2分。结合诗句解析2分。表达的感情2分。
本题难度:简单